现代中国20世纪40位杰出建筑师

中国建筑 学会 2022-06-19 14:49

中国20世纪建筑师

20世纪40位杰出中国建筑师


中国的20世纪是伟大的时代、收获的时代。回顾20世纪:推翻帝制、创立共和、经八年抗战而侧身五强、历“文革”动乱而融汇于现代文明进程等,在这一系列巨变之表象下,有着文化理念嬗变的驱动——古老的中华文明正经历着一场由表及里的浴火重生,而这个历程,又似乎无所不在的被一系列建筑作品所承载、被许多建筑师的创作所见证。


在20世纪建筑作品中载入建筑师、工程师乃至艺术家是时代的需要,是普及公众建筑视野的需要,因为中国20世纪建筑教育太缺少个人建筑史。20世纪伴现代主义建筑日趋成熟,各种思潮异彩纷呈,无论是作品与思想,都影响到处于萌芽的建筑师的队伍,华夏大地可谓名师辈出,他们的建筑思想与学术研究,无疑成为十分宝贵的设计遗产思想。


历史宛作一部挑剔的机器,它会随着时间的风雨变迁和大浪淘沙,将一些建筑师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属于20世纪遗产一部分的建筑师的名字不该被泯灭,他们饱经风霜的作品,更要熠熠生辉,成为中国城市不可缺少的真正标志建筑。因为,无论是文化价值、史学价值、社会价值乃至科学技术价值都非同一般,所以珍视属于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一代代建筑大家的榜样之力极其必要和迫切。


◎陈嘉庚


(1874—1961年),著名爱国华侨、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今厦门市集美区)。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创办集美学村,1921年创办了有文、理、法、商、教育等五院17系的厦门大学。这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所独资创办的大学。陈嘉庚不是建筑师,但其以远见卓识规划建设了中国东南沿海的两处堪称经典的校园建筑组群。陈嘉庚近代校园规划设计理念的形成有美国建筑师墨菲带来的影响及帮助。


◎亨利·墨菲


(Henry Killam Murphy,1877—1954年),美国建筑师,1918年7月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个人事务所,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规划设计了雅礼大学(1914年)、清华大学(1916年)、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1921—1926年)等多所重要大学的校园,并在南京等地设计了一批建筑作品,如紫金山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大楼等,并主持了首都南京的城市规划,是当时中国建筑古典复兴思潮的代表性人物。


◎邬达克


(Laszlo Hudec,1893—1958年),出生于奥匈帝国兹沃伦州(Zolyom)首府拜斯泰采巴尼亚(Besztecebanya)的一个建筑世家,21岁毕业于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理工大学(今布达佩斯理工大学)建筑系。后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邬达克寄居上海长达30年,他先后设计了60余项建筑作品,包括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近1/3的建筑被列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吕彦直


(1894—1929年),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1894年生于天津。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吕彦直在短暂的一生中弘扬民族文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由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主持设计的广州市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我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他是“中国固有式建筑”流派的奠基人之一,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于他对建造孙中山陵墓的杰出贡献,在他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曾明令全国予以褒奖,并在陵园立碑纪念。

 

◎茅以升


(1896—1989年),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院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曾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参与设计武汉长江大桥,尤以钱塘江大桥最富传奇色彩。


◎梁思成


(1901—1972年),杰出的中国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建筑师。1927年6月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1930年加入朱启钤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任教授、系主任。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留有《中国建筑史》《清式营造则例》等巨著。梁思成的主要设计作品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与莫宗江、刘开渠等合作)、北京大学地质馆、北京大学女生宿舍、鉴真纪念堂(莫宗江补充设计)。

梁思成1949年之后在设计、规划上的成果的学术意义在于:在实践中检验中国古代建筑原则与文化精神应用于现代中国建设的实际效果。


◎杨廷宝


(1901—1982年),生于河南南阳,1925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后在基泰工程司工作, 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1979年起兼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所长,同年任江苏省副省长。1957年和1961年两次当选为国际建筑协会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杨廷宝院士是业内在设计造诣上久负盛名的大师级人物,更是用设计作品探索中国古典建筑、民间建筑与西方科技的最新理念相结合的大家。杨廷宝设计或探索的设计达100多项。


◎陈植


(1902—2002年),生于浙江杭州, 1928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建筑硕士学位。1929年回国后到东北大学建筑系执教, 1931—1952年同建筑师赵深、童寯在上海合办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新中国成立后,陈植历任华东建筑设计公司总建筑师等职,先后参与了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工程的建设,设计了鲁迅墓及纪念馆,主持了闵行一条街、张庙一条街等重点工程设计,为上海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主持和指导的苏丹友谊厅设计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刘开渠


(1904—1993年),江苏徐州府萧县人(今安徽),著名雕塑家。早年毕业于北平美术学校,后赴法国,归国后历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其早年曾创作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等一批反映抗战题材的艺术作品。后与梁思成、莫宗江等组成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小组,具体负责纪念碑基座浮雕的总体构思,并创作其中的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等浮雕。

以其名字命名的刘开渠奖为中国雕塑界的最高奖项。


◎张镈


(1911—1999年),山东省无棣县人。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在基泰工程司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51年3月从香港回京任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1990年被评为首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完成百余项工程设计,1949年后的代表作有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北京友谊宾馆、北京饭店东楼、新侨饭店、友谊医院、文化部办公楼、北京自然博物馆、前门饭店、积水潭医院、光明日报社、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等。

1994年出版《我的建筑创作道路》一书,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个人传记及口述体讲述建筑创作生涯的第一位建筑师。


◎黎伦杰


(1912—2001年),广东番禺人, 1937年毕业于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建筑工程学系。1939年5月,黎伦杰担任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学系助教, 1940年3月前往重庆。在重庆期间,黎伦杰先后担任中国新建筑社事务所技师,《新建筑》杂志主编,重庆大学建筑系讲师、副教授等职,并受聘担任重庆都市计划委员会工程师 ,为重庆抗战胜利纪功碑的设计者。其在教学、实践的同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专著和论述。黎伦杰战后回到广州,与郑祖良合组新建筑工程司开展设计业务。


◎华揽洪


(1912—2012年),生于北京,1928年赴法留学,获法国国授建筑师称号(DPLG)。1951年回国后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总建筑师,1954年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1977年退休后移居法国,1981年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曾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七至九届海外名誉理事。其代表作品有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社会路住宅楼,北京市幸福村住宅小区,位于北京市右安门、复兴门、西直门、三里屯等地的多处住宅及办公建筑,巴黎Glaciere街中国留学生招待所,中国驻法国巴黎领事馆改造,中国驻联合国机构代表住宅楼改造,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等。


◎徐中


(1912—1985年),江苏省常州市人。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37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获建筑设计硕士学位。1940—1949年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 1954年被任命为天津大学建筑系主任,为建筑系的发展呕心沥血,倾注了满腔热情,为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曾设计南京国立中央音乐学院校舍、南京馥园新村住宅、南京交通银行行长钱新之住宅、北京商业部进出口公司办公楼、对外贸易部办公楼、天津大学主楼等。


◎杨作材


(1912—1989年),江西德化(今九江)人。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延安自然科学院校务处处长、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中共热中地委敌工部部长、东北林务总局局长。1949年后,历任重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冶金工业部设计司司长,国家建委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顾问,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延安期间,曾独立设计并指挥施工建造了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办公楼、王家坪中央军委机关礼堂。


◎张开济


(1912—2006年),浙江杭州人。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先后在上海公和洋行设计部等就职。1949年年底任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90年被评为首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代表作品有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天安门观礼台、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四部一会”建筑群、中央民族学院和北京天文馆等。2000年获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晚年在《北京晚报》开辟专栏,连载了数以十计的建筑批评类文章,后结集出版,体现了老一辈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洪青


(1913—1979年),早年留学欧洲,毕业后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系教授。1950年举家迁至陕西西安,加入当时西北建筑公司(中建西北设计院前身)从事设计工作。几十年中他为西安的建筑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作品享誉海内外。仅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洪青在西安就设计了西安人民大厦、西安人民剧院、陕建集团办公楼、陕西宾馆、西安新华书店钟楼店旧址、西安交大主群楼、西安邮政局大楼、陕西纺织供销公司办公楼、西北一印旧址等建筑。


◎张家德


(1913—1982年),生于四川省威远县。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1935—1938年就职于军政部营造司、南京炮兵学校工程处,先后设计了中央大戏院、沙利文舞楼、聚兴城银行等工程。1941—1949年在重庆创办家德建筑事务所,重庆人民大礼堂是他最杰出的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研究所、信息所工作,参与了部分重点项目的设计与研究,据相关媒体和网站的报道,他曾在城市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工作,之后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莫伯治


(1914—2003年),生于广东东莞县。193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工程院土木建筑系,曾任广州规划局总建筑师、广州市规划局技术总顾问等,1955年创立莫伯治建筑师事务所。1994年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代表作品有广州泮溪酒家、广州白云山庄、白云山双溪别墅、广州矿泉别墅、白云宾馆、白天鹅宾馆、岭南画派纪念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等。


◎赵冬日


(1914—2005年),生于辽宁彰武。194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建筑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规划局总建筑师,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1990年被评为首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从事建筑教育、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北京市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品有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全国政协礼堂、中直礼堂、人民大会堂(方案)、天安门广场规划、北京同仁医院。2000年获得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冯纪忠


(1915—2009年) 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934—1936年就读于圣约翰大学土木系,1936年初赴欧洲留学, 1948年8月起任同济大学教授, 1951—1953年创办上海群安建筑师事务所。1955年12月—1983年任同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1956年正式创立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1958年开设城市规划专业园林方向。回国后冯纪忠先后参加了南京及上海的都市规划,设计了武汉“东湖客舍”“武汉医院”(现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楼等在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建筑。20世纪70年代末冯纪忠规划设计了松江方塔园。

 

◎徐尚志


(1915—2007年),生于四川成都。193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20世纪40年代初与戴念慈先生等组建重庆怡信工程司。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庆建筑公司工程师、西南建筑设计院建筑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总建筑师。1989年被授予首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曾主持设计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礼堂、重庆体育馆、重庆宾馆、重庆剧场、成都锦江宾馆、锦江大礼堂等数十项工程建筑,在现代化技术与传统风格相结合等方面进行过颇有成就的探讨和实践。


◎陈登鳌


(1916—1999年),江苏无锡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建筑系。1937年至1948年在上海及南京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49年至1982年在新乡、北京从事建筑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历任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建设部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等。1990年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主持设计的主要建筑作品有:中央军委景山机关宿舍大楼、洛阳三厂住宅区第一期工程、北京火车站(与南京工学院合作,获建工部1962年优秀设计工程奖)、几内亚共和国国家大会堂。


◎林乐义


(1916—1988年),生于福建南平市,1937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抗战胜利后到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建筑学, 1950年回国,任建筑工程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等职。主要代表作有桂林艺术馆、广西大学、南京储汇大楼、广西忠烈祠、北京首都剧场、北京电报大楼、北京国际饭店、中国驻波兰大使馆、青岛一号工程、北京东郊使馆区工程、郑州“二·七”烈士纪念塔、中南海怀仁堂和紫光阁改建工程。他主持编写的《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一版)已成为建筑和其他专业设计人员常备的重要工具书。


◎莫宗江


(1916—1999年),广东新会人。1931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作为建筑学宗师梁思成先生的主要助手,考察了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北京等地的大量古代建筑, 1943年完成梁思成所著《中国建筑史》的插图绘制工作,后随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高庄等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国徽设计方案。1951年与梁思成、刘开渠等合作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并在梁思成先生逝世后补充完善了梁思成于1963年所作的鉴真纪念堂初步设计。


◎贝聿铭


(1917—  ),祖籍苏州,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学,先后获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金奖、日本帝赏奖和普利兹克奖。贝聿铭先生承担设计建造的有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法国卢浮宫改扩建工程、苏州博物馆等建筑工程。贝聿铭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但从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等作品看,他由现代主义的“反传统”要素过渡为“借鉴传统、兼收并蓄”,自有其“特立独行于各个流派之外”的独步天下之处。


◎巫敬桓


(1919—1977年),生于重庆。1945年从中央大学建筑系毕业,留校任杨廷宝教授的助教, 1951年,与夫人张琦云随杨廷宝老师到北京,加盟兴业公司建筑设计部。后随设计部并入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参与设计了北京和平宾馆,主持设计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八面槽百货商场、人民日报社建筑群、中国文联办公楼。此外,还参与设计了新侨饭店,主持设计了汽车局建筑、全国工商联办公楼、石油学院教学楼、建外中小型使馆、阜外南营房住宅楼、国务院宿舍楼、河南医学院建筑、北京师范学院楼群等。


◎戴念慈


(1920—1991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42年从中央大学建筑系毕业。1944—1948年于重庆、上海的兴业建筑师事务所及信诚建筑师事务所就职。1950年后于北京中直修建办事处、建筑工程部设计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任总建筑师。1982—1986年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1983—1991年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1991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馆、北京饭店西楼、斯里兰卡国际会议大厦、阙里宾舍等重要工程。他的贡献在于以其建筑设计实践去探索建筑学和建筑师应该如何为现代中国建设服务。


◎吴良镛


(1922—  ),生于江苏,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50年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 1946年起协助梁思成教授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1999年在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他代表国际建协宣讲了面向21世纪的《北京宣言》。20世纪90年代初,他设计建成的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先后获国家和建设部的优秀设计奖,亚洲建协建筑设计金牌奖和联合国世界人居奖。荣获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重要奖项。


◎龚德顺


(1923—2007年),生于北京,籍贯浙江杭州。1945年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建筑工程系,大学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曾任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副总建筑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计局局长、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会长等职。1990年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代表作品有建设部办公楼、军委政治大学、蒙古人民共和国百货大楼、深圳华夏艺术中心等民用建筑以及洛阳轴承厂、拖拉机装配车间、蒙古人民共和国毛纺厂、人民日报彩色印刷厂等工业建筑。


◎张德沛


(1925—2015年),祖籍山东,抗战时曾为国民革命军伞兵部队翻译。1946年9月—1950年夏在清华大学营建系学习,为第一届毕业生 。1953年3月—1986年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 1986年12月30日离休。主要设计作品有玉泉山后山总体设计附属建筑(包括道桥) 、北京工业学院附中教学楼、亚洲学生疗养院、北京友谊宾馆(建筑专业负责人)、北京市市委党校主体工程、印度大使官邸、东城区结核病防治所、东城区工人俱乐部、北京市密云水库管理办公楼、密云水库石骆驼首长休养所及会议楼 、三里屯使馆区(多座使馆的设计人)等。


◎关肇邺


(1929—  ),祖籍广东南海。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5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并获得首届梁思成建筑奖。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文化、教育建筑的设计和研究,主持完成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扩建工程等设计。


◎钟训正


(1929—  ),出生于湖南武冈。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曾先后任教于湖南大学、武汉大学,1954年任教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至今。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院士20世纪50年代末参加了北京火车站综合方案的设计,1968年完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建筑方案位居全国竞赛第一,后经周恩来总理选定为实施方案。他还主持设计了无锡太湖饭店新楼、甘肃画院及海南三亚金陵度假村等建筑。


◎齐康


(1931—  ),生于江苏。195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5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教研组主任、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南京工学院副院长,建筑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顾问等职。1965年当选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之后各届连任理事至今。1990年被选为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建筑),199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获得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主持设计了许多工程项目。


◎张锦秋


(1936—  ),生于四川成都。1954—196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61—1964年为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1966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担任院总建筑师。其间,主持设计了许多有影响的工程项目,如:西安大雁塔景区的三唐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群贤庄小区、西安钟鼓楼广场、陕西省图书馆和美术馆群体建筑、黄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园等。代表性著作有《长安意匠—张锦秋建筑作品集》。1990年被授予首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2001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何镜堂


(1938—  ),生于广东,1961年获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学士学位,1965年获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设计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等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工程。1994年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柴裴义


(1942—  ),生于天津,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建筑专业,1974年至今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任总建筑师,现任顾问总建筑师。1981—1983年赴日本东京丹下健三建筑设计研究所研修。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2008年获第五届梁思成建筑奖。他设计的主要作品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2~5号馆、孟加拉国际会议中心、国际投资大厦、加蓬国民议会大厦、雾凇宾馆等。

 

◎马国馨


(1942—  ),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59—196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后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至今。现为院总建筑师。1981—1983年在日本东京丹下健三都市建筑研究所研修。1991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在设计第一线从事设计工作,先后参与和负责了国家和北京市的多项重点工程并多次获奖。出版专著《丹下健三》《日本建筑论稿》《体育建筑论稿—从亚运到奥运》等专著。


◎唐玉恩


(1944—  ),生于重庆,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 1978年考取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后至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1999年起任院总建筑师。2004年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2012年获得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提名奖。主要作品有上海图书馆新馆、上海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复旦大学逸夫楼、三亚金茂希尔顿大酒店、上海浦东新区少年宫与图书馆、上海罗店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上海柏树大厦、上海虹桥新区新世纪大厦、连云港市财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等。

 

◎庄惟敏


(1962—  ),生于上海,1985年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 1992年3月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现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著有《建筑策划导论》等专著,曾主持中国美术馆改建工程,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游泳跳水馆,2008北京奥运会射击馆、飞碟靶场和柔道跆拳道馆等重大工程的设计工作。


◎赵元超


(1963—  ),出生于西安,1985年从重庆建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1988年从重庆建工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研究生毕业,获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工作,现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主要设计有西安行政中心、西安城墙南门广场、西安浐灞商务行政中心、西安人民大厦整体改扩建、延安大剧院、延安市历史博物馆、延安市民文化中心和行政中心、宁夏党委办公区、须弥山博物馆、西藏检察院、内蒙古乌兰察布科技文化中心、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等工程。


原载《中国建筑学会》

次阅读
以上服务由本埠城乡提供
本埠城乡客户服务

联系本埠

wechat

本埠小乡微信二维码

(请添加“本埠小乡”微信)

本埠城乡订阅号

关注本埠

本埠城乡公众号

本埠城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埠城乡微信小程序

本埠城乡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小镇通公众号

小镇通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埠城乡头条号

本埠城乡头条号二维码

热门话题

hot topic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