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桃花源记

HOME绿城 吕小利 2006-06-22 14:55

本文从文学、美学角度介绍杭州西郊著名的桃花源别墅园。该别墅园占地2700亩,目前仍在开发中。总体以美式、欧式建筑为主体,具有极其出色的自然条件,融合了绿城集团、道林集团等业界高手的思想与技法,是中国最值得世界关注的地产项目之一。

杭州绿城桃花源
杭州绿城桃花源

大地有悦人的天赋材料,如果历史上哪个年代的生活缺少诗意,必定是对大地所隐匿的事物缺少发现。在诗人看来,大地比它的面貌更深邃,在建筑师看来,大地有一些激动人心的段落未被认知,在隐士看来,大地以繁忙的景象掩蔽真实的宁静。大地投射在时间轴线上的情景却充满忧愁:大地总是被各种势力不断细分,成为无法整合与修复的碎片,以致大地失去了对自己面容的维护能力。

《荷马史诗》形容人类中的杰出人物就是“神一样的”人,它们恰巧是王者、先知、祭司与诗人,也正是他们热衷于找寻大地试图隐藏的“世外桃源”,通过卜卦、战争、探险、立法等形式将世间尚存的净地占领。几千年下来,这依然是一个从来没有失去现代性的有趣话题。

线索、踪迹与迷失



世外桃源是人生的一个梦境,有证据表明,这个梦境在中国已延续千年以上,东晋诗人陶渊明曾以《桃花源记》这样的诗歌与散文组合将梦境揭示出来: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例举《桃花源记》并不是为了说明中国追寻“世外桃源”的精神比西方更久远。事实上,西方发生过的战争中有两类是最多的:一类是为了争夺罕世美女,另一类是为了占据世间美景。这些事件还被史诗完整地收录并传世。移民、抢劫等的发生往往使战争所掠夺的优美村庄无法继续保持世外桃源的景象,只有那些战争没有企及的幸存地带保留了原住民的风尚与原生自然物,才可能具有世外桃源的景象,就象陶渊明构想的桃花源就是躲避了几乎五百年春秋战国的战乱的。所以在西方,梦境也是久长的,以至于意大利那座突然消失的庞贝城也被赋予些许世外桃源的色彩。
千百年来,西方保持了对这种梦境的关心。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

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将整个心灵缭绕包拢,如同在静寂荒远的背景中弥升的一种幻觉,那确实是一种奇异的、使人惊愕的景象。……这是一种缠绕在神秘与梦幻中的那种抵达天边的归宿感……云烟淡抹一样从稀薄的空气中弥漫开来,如梦如幻,似轻纱,恰如其分地衬托出黛青色的天空,一天天的呼吸和凝望使他逐渐沉醉在一种超乎寻常的宁静中。

这本书掀起了对于“香格里拉”的世界性狂热。

然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对于这个梦境的现实性不约而同地持否定立场。

《桃花源记》继续讲述道,桃花源居民告诫那位意外闯入的渔人离开后不要将所见所闻告知世人,然而渔人在离开的路上处处设下标记,显然有心要重回这里。果然,这位渔人一回到俗世的市镇,就把这个惊奇的消息告诉了太守这样一个地方高官。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生活于365~427年间,当时社会的主要精英阶层是地方官员和土地主,成为精英人物的代价是心智的劳顿,这是古往今来的共同现象。太守是最高的地方官,当时的地方官代表皇权,往往对社会财富具有极大的处置权限,所以一个迷人的、离奇的世外桃源自然引起他的兴趣。另据资料介绍,南阳刘子骥则是一位历史上的隐士。世外桃源首先引起社会精英的关注,这是极有意思的。太守与隐士追寻桃花源的失败揭示着一个梦境的本质。

《消失的地平线》的最后一章则是“永失香格里拉”,似是巧合,亦非尽然。

杭州绿城桃花源
杭州绿城桃花源

梦境的现实主义替代


文学中理想主义的梦境也许并没有机会到达。工业化的伟大成就被确认后,城市这样一种高度聚合的人类生存形态必将长期甚至永久性地存在。随着时间指针向前移动,世外桃源的梦境总是走着与人类行为相反的方向,渐行渐远。

为什么更早一些的文学作品并不热衷于表现“世外桃源”的意象呢?一本浩大的《诗经》歌吟得最多的是人与人的相遇,如其开篇之作《关睢》就释放“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一个主题,2000多年前的希腊女诗人萨福则写过这样的诗句:“我觉得同天上的神仙可以相比/能够和你面对面的坐在一起/听你讲话是这样的令人心喜”,显然,当时社会生活的主要诉求点是相遇,这可能是因为空旷的自然界留给人类较大的生存距离,而后世的城邦化潮流渐渐地将人类心灵的方向调整,人类生存空间趋拥挤后,相离也成为文学表现的主题,世外桃源、香格里拉、阿卡迪亚、托斯卡那等等意象开始浮现,成为精神的高地。

一种较为合理的推测是:从浩瀚的动物世界分离出一种智能性种类——人的过程中,人类所面对的几乎无处不是世外桃源,都具有令人惊喜的纯洁、原始的美丽与平和的心境。人群聚居后开始分割地球上的土地,几万年下来,人类以村落与城市的形式将地球无限细分给人,被遗漏的土地越来越少。《消失的地平线》记述的就是中国西南部崇山峻岭地区一个世外桃源的景象,确实,只有高度足够、艰险足够,以至人类还不愿占领的地域,才有可能仍是洁净地带。

正是战争与建筑给大地表面带来了影响,一个破坏,另一个建设,一个是为了占据美好事物,另一个是为了维护美好事物,一个倾向于削减城市的高度,另一个注力于增加城市的高度。也许建筑师的存在弥补了战争狂留下的遗憾,他们以工程师的智慧、以工程技术的手段为普遍化的人类居住提供基本场所,那是城市,以高度换取生存空间。建筑师另一项光荣的选择是成为和平时代的大地艺术家,他们在充分吸收人类先知的艺术经验、考察大地丰富多样的性情之后,开始了流水的疏浚、湖面倒映物的整理、草地的丰富与延展、建筑物的选址与植入、树林的层次化与序列化、空间组合的变化等等,这样努力的结果是形成一个非城市的、贴近大地的、尊重大地原始附着物的人类住区,假如有天上的观察者,人类在这里低调地生存,掩藏于林间,对于城市来说,它以贴近大地的存在方式放弃与高度、强度、繁华、光彩等城市化价值观的对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竟以这样一种酷似的景象令人称奇地出现。历经五年的生长,建筑师基本在杭州郊区中泰乡那片大约2平方公里的林间山地里创立了这样一个的别墅住区:桃花源。
  
它有“世外桃源”的意象,是一个最接近于梦境的现实替代物。

杭州绿城桃花源
杭州绿城桃花源

世界主义的小镇与家园记忆中心


一个朝向西南的大山谷,山地与树林所围合的桃花源,可能成为人类记忆的一个中心,仿佛能不断为人类的家园记忆提供启示。

这是一片东方的土地,生长着东方常见的樟树、桃树、水杉、竹子与水草,却不是一个东方园林,它看不去不是精耕细作的园林景观,比东方园林,尺度要自由得多,那些长着绿草的山坡是可以奔跑的,是自然的山坡而不是假山形成了空间的层次与变化,有宽广的湖水和自由生长的莲花,却并没有曲折的水上台榭将湖面分割,它有东方园林的过渡、递进、节奏与变化,却有美国乡村式的开阔、畅达与奔放。

一个会集了意大利式、西班牙式、英式、法式风格建筑物的街区极可能存在于美国的某个小镇上,那些灯光的形状、窗户的式样、行道树的风情、地面的铺装带有一种全面的异国情景,然而那里却有中国村落里的典型场景,需要有奔跑的发生,有大鱼游过湖泊激起的水浪,有成片的农业植物轮季生长,有穿透冬日的硬质土块准备向春天伸展的竹笋,需要有村野里的欢乐在这里对应或触动。

在对美欧经典建筑进行抽象化实践之时,桃花源别墅区也不忘对中国传统民居的诗意化提炼,以“十锦园”的组团形态建立十座经典苏州园林式别墅,建筑部份是融合江南民居、山西别墅元素并进行简洁处理的外型,使用光线充足的现代西方别墅户型设计理念,在一个大面积平面布置的中式建筑物之下,它甚至隐藏着一个纯粹西方文明表征物的室内游泳池!这就是真正置身世外、自行其事的桃花源。

经年累月的桃花源形成了众多关于故乡的记忆与心灵感应。当一个游历过世界许多地方的职业地理作家与一个从来不曾离开过故乡的乡绅富豪同时来到桃花源,内心都可能受到触动,地理作家将因重新面对那些世界经典场景而激发旅途的回忆,对过往时光的整理总是具有欢欣鼓舞与砰然心动的感觉,乡绅富豪则会从依着众多山坡、围绕湖泊筑居的桃花源中找到乡村布局的某种对照,一种比普通场景更为优雅的村落景象对天性自由、豪放的人将具有更真切的感染与感动,对于人生,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提升。

我曾经求证于一位从事了三十年住宅园林设计的老牌美国景观设计公司的董事长普瑞斯·雷先生,他常年游走于世界各地,从事着专业工作,我问他桃花源与他在美国居住的别墅园有什么不一样,他直摇头地说,没有什么不一样,他一进桃花源这片山地,就象回到了他的家乡。他补充说,这就是美国的别墅,与世界上最好的别墅没有什么不一样。
  
一个世界主义的小镇极似一个大地的硕果,打开了这个山谷,就象打开了一个潘多拉之盒,人类经验的典型性已经深植其间,一如大地的硕果是大地的种子,秋去春来的时候,花朵与芳香已将人类美好事物的普遍性尽收眼底。


杭州绿城桃花源
杭州绿城桃花源

空间的变化:湖面、坡地、天际线


在全球宜居城市中,西湖的存在是杭州的标签,然而现实状态下,西湖带给城市的人居价值已经基本失去,它将继续作为城市的灵魂与眼睛,点化整体杭州的优美。西湖是一个城市中心的湖,是作为风景存在的湖,住区正陆续迁出,南线、北线、西线改造所创造的西湖全民化、平民化效应影响将渐次显现,西湖的美已是艳丽的、热闹的美,桃花湖显得细小得多,却掩映在屋后、林间,是一种安宁的、恬静的、清丽的美。桃花源别墅区规划执行了一种纯粹的倾向,保留下一个村落的意象(东区、西区),别墅建筑物匍匐在山坡上,倒映在湖水中,又刻意将建筑顶部控制在山脊线以下,桃花源的天际线因而是自然的山坡与树,倒映在湖水中的当然就更为纯粹、优雅与淡泊。

桃花源在江南建筑界影响较大,许多房产界人士以意向客户的身份前往考察、研究,与此同时,在它长达四年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却发生过一个古拙的营造故事:为了知道一个未来的别墅建筑物与背后山地的存在关系、与湖景的融合度、对山脊线的影响和别墅窗台的观景效果,建筑师在桃花湖边的那块平整过的坡地上一举用竹杆搭建起一个一比一大小的别墅原型,营造团队对这个竹屋进行了里里外外的模拟、评测与修正,以此确定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关键数据。

一个隐逸的桃花源村落的建立有繁复的雕刻过程,在营造完成后却没有留下雕刻的印迹。时岁叠加之后的桃花源东区,小草的生长、树冠的丰盛、藤蔓的伸展已经基本淹没建筑师、建筑工人曾经到达这里的路径,只看见花园里有一、两个人在整理、修剪树技,灌溉植物。尽管一切的存在物具有自我诉说的倾向,存在方式却是恒久的、悠远的,与陶渊明所描述的梦幻之村是一样的,跨越了时代的局限。当然,那一、两个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人,他们因为喜欢自然与植物、喜欢运动与空气而在庭院里进行农耕,他们极可能是管理着这个时代一个重要单位的人,或者一个重要行业内的杰出专业人士,他们联结着这个时代的财富运作,为商业社会的进步提供动能。

桃花源不是避世的决定,而是一种自我奖赏。我不能确定的是,这在精神上是不是与陶渊明杜撰的理想主义村庄吻合。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坡地与村落分布的空间变幻、流水与湖面所时刻印证的、柔和的山脊线所隐蔽的正是桃花源,在一个全球化的纷纭时世中,这是无须疑虑的。

桃花源的时间丰富性


对于建筑这样一种实体物来说,语汇的表现力是微弱的。当有人说西墙上是火红的色彩时,他表述了夕阳下山时给别墅立面色彩所造成的影响,却丢失了大量更有趣味的信息,如夕阳照射的角度、转移的方向、色彩的细微变化、色彩对周边树木的反射、阴影与对比等等,语汇总是忽略掉时间的丰富性。

东区、西区和南区,桃花源在空间上形成了无穷无尽的组合与变化,然而正是时间的参与才赋予其细节的多样性、视觉的亲历性,真正在心灵上建立起自然映象。

那些富于多元化经济与文化经验的居民已经发现,桃花源的建筑并没有明确的时代标签,而是以一种美洲、欧洲的建筑经典性消除了时间特征。对于桃花源意境的实现,这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一般领域的经典作品是几乎独立于时间历程并持续受人关注的,在与人的关系上也是久经历练的、最少冲突的、和谐的。当访问者穿越繁忙的杭昱公路,转入一个竹林间的幽深小道,进入一个并不宽大的入口,一步一步打开的是一个宽广的坡地、湖面与村落,那些优雅的建筑低调地存在,历代桃花源的最初意象就是这样的。然而,经典是对时间特征的宽容,却不是对时间丰富性的否定,并且为新生的作品定位了一个经典的高度,对一个合理空间的参与,时间将挥发更加诱人的魅力。

往西行,往南行,深入桃花源,渐次显现一些聚落的特征,那悠扬的触觉传递给你的仿佛是自由形态下的欧洲小镇托斯卡那,又散发着某个保护完好的江南小镇的诗意与气氛。会有六七座别墅的前庭向街开放,连成一片小型街区,时间的参与给街区带来更多变动,照耀在东区别墅西墙上的夕阳同时照临这片小街区,在高高的树顶上形成光彩闪耀的树叶层,开门而出的居民会漫步于林荫下的小街、小广场,这里有一种新的空间尺度、新的场所精神,尽管住区人员稀少,步行间仍可以有机会创造或形成交流的可能,正在西去的、低落下去的阳光会投射于人的情感空间,形成对情景变化的感知。也许空间本身并不是特别美妙的存在物,正是人于特别的时间在特定的空间出现,才使空间消除了孤独感和冷漠,才被激活,就如这桃花源南部的小街区,夕阳照临的时光中,三两人员走动着,它就是一个清洁、温和的西欧古镇或者美国南部的一个美丽小镇,空间成为一种人际过渡和建筑物之间的串接,引向人的相遇与交流。当然,由于别墅的后院十分宽阔,这足以让居民拥有完全隐蔽的空间。春、夏、秋、冬,街区向居民传递不同的信息,当草没台阶、树过屋顶,那些别墅的前庭、门厅、院墙、过道将积累起许多春秋递进的韵味。

在庞杂的保安系统护卫下,这里象是一个富人的隐居地,尽管建筑、草地、树冠、水中的鱼都处于时岁的流变之中,它却那么宁静、安谧,可不为人知。

桃花源意象与人文精神的光芒


从人类历史的长河看,文学更多传达的是精英的声音,如矛盾、喜悦和欲望,文学所宣扬的情趣与价值观在后世精英中最易引起共鸣。官员、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精英,在西方,由于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性,精英阶层的构成比较多元,有艺术家、商人、官员、教士等,在当代,随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的全球性推动,精英的称属在全球越来越趋于一致:财富的最大创造者。

文学代言精英意志,精英阶层对于世外桃源的持久的向往与追寻是否在全球的今天得到延续呢?由美国《国家地理》、《探索》等带动全球性地理媒体流行的趋势来看,人类寻找世外桃源的内心努力仍在继续。

欧内斯特·海明威就是一位毕生追求世外桃源的美国作家,他的生命中组合了大量的战争、斗牛、汹酒等段落与元素,也许正是这样的一些喧嚣又让他形成了追求宁静的倾向,海明威自购游轮,从古巴出海,独自航行在大海上,在他写的书中,人物常常去追寻雪山高地。

1996年,美国女作家弗朗西丝·梅尔斯出版小说集《托斯卡那艳阳下》,小说讲述了了托斯卡那怎样医治一个创伤的心、重新找回人生的美妙感觉的故事,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竟疯狂地挂了两年,意大利的托斯卡那小城也在美国风靡,成为众多美国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托斯卡那城镇布局的特点甚至被描述为托斯卡那风格,悠扬的时间感,纯粹的古典建筑,自在的空间布局,宁静的生活常态,纯净的城镇环境,远近自如、亲疏自在的人间距离等构成了居住与游览的人间天堂。

阿尔卑斯山也象一个现实中的桃花源,如果哪个欧洲国家的总统周末失踪了,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他已驾着汽车,带着家人,进入阿尔卑斯山区了。

在欧洲与美国之外,中国是最具有世外桃源传统追求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另一个精英集聚的国家。在陶渊明之前,王羲之是另一位著名的隐士,笔者访问过王羲之的隐居地浙江剡县金庭,那里有湿稠的空气与雾气弥漫的树林。陶渊明之后的一千六百年间,中国就有更多人去寻找那个桃花源,明代的袁宏道、袁中道就曾通过实地查找,确认他们在江西看到的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并分别写下《游桃花源记》和《再游桃花源》来证明。当代中国的社会精英已经与世界的步调一样转变为财富的运行者和专业大家,他们是否也承续了中国历代精英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呢?他们是红尘与喧哗的偏执狂,还是历代精英的后继者?这个问题的另一种表述方法是:丁磊与马云,这个时代最杰出的财富管家,他们将怎样面对桃花源意象?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收录了这样一句极具时代感的话:“先知、诗人、医生和领袖人物是人群中的精英。”人群中的精英标示着人类生存方向的未来,激励并带领普遍人群走在进步的轨道上。一个时代,愿意给它的精英奖赏一处世外桃源的居所,也许正是一个合理的时代。

文/吕小利,《HOME绿城》2006年3期
次阅读
以上服务由本埠城乡提供
本埠城乡客户服务

联系本埠

wechat

本埠小乡微信二维码

(请添加“本埠小乡”微信)

本埠城乡订阅号

关注本埠

本埠城乡公众号

本埠城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埠城乡微信小程序

本埠城乡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小镇通公众号

小镇通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埠城乡头条号

本埠城乡头条号二维码

热门话题

hot topic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