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埠城乡 第二事业部 2021-05-18 11:36
一个2000年流传不息的话题。
两千五百年前,五个人坐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其中一个叫曾点的人这样描述他的理想生活境界:
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安吉春风和院实景
另一个后人尊称为“孔子”的人附和了这个观点。
先秦时期《论语》“先进篇”收录了这段话: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后来这段话被绿城、蓝城创始人宋卫平先生编入内部考卷,希望每个人能看见风和日丽、春和景明的景象,似近还远,终是理想生活未来。
安吉春风和院实景
相传孔子命人采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距今3100-2500年前)的中国诗词歌谣,编辑了一本中国诗歌总集《诗经》,留存下来中国文明早期对和美生活的不息追求。
《诗经·商颂·那》收录诗句:
“既且和平,依我磬声。”
演奏者通过和谐的曲调创作、清宁平实的乐音,依和钟磬的节奏,形成起伏有致的祥和气氛。
安吉春风和院实景
孔子力倡“礼之用,和为贵。”认为只有彰显礼,方能“天下归和。”
成书略晚一点的国学经典《国语》记载:
“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
“五教”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商契可以和合五大人伦,使百姓安身立命。
安吉春风和院实景
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寒山子是与李白齐名的中国唐代诗人,这位原名杨温的隋朝皇室后裔隐居天台山后改名寒山子,与国清寺僧人拾得相遇甚欢,一起游历山水,扶危济困、慈悲为怀、劝世和合,被后世流传。
如今我们还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幅画像——两个憨态可掬的童子,一人手捧礼盒,一人肩扛荷花,面露喜色,神情动人,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和合二仙”——寒山与拾得,已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
一代一代的历史人物,传达着和乐、和鸾、和旨、和奏、和鸣……等美好理念。
“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音律的和谐;青山绿水,山峦峰谷,这是自然的和谐;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天人合一,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国家领导人对中华之和的当代化释义正在实践着“天下归和”的经典理想。
安吉春风和院实景
这里地广人稀,山地林木葱郁,平原水草丰美,河湖水波荡漾,麋鹿成群,仙鹤起舞。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陆续有一些家族迁居进入,繁衍生息。
公元185年,汉朝在这里设县,取《诗经》“安且吉兮”命名“安吉”。据考证,昌硕街道双一村就是汉代已经建立的村落,后来成为朱熹后人的聚居地,至今留有古建筑17栋,朱大卿民居及朱氏宗祠保存完好。
北宋时彰吴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宋高宗南渡时,淮安吴氏举族南迁, 吴瑾携全家辗转徙此定居于此,后子孙繁衍,人丁渐增。吴瑾八世孙吴松不惜重资创建孝丰学宫,耕读传家之风在彰吴村日益浓郁,不少子孙登科进仕。到清朝时,彰吴村人口已近五千人。
清末,彰吴村诞生了以“诗、书、画、印”四绝闻名中外的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在上街这座由主楼、东、西侧厅、倒厅、状元桥、半月池等建筑构成的合院式大院里,吴昌硕生活了22年。
与吴昌硕祖上同期迁入彰吴村(原名诸吴村)的还有江苏淮安尚书诸尚,他成为安吉诸氏的始祖。诸氏后人分支又迁居洛四房和鹤鹿溪,成就安吉两座名村,涌现诸闻韵、诸乐三等为代表的一代精英大家。诸姓人始终奉行睦邻友好、相互扶持的传统,随着人口繁衍,家族不断壮大,人口达到3000人,形成鹤鹿溪村这座规模超大的村庄。
位于鹤鹿溪村的诸家大院故居,依然诠释着“和睦致祥,子孙兴旺”的中国家族发展过程。
安吉春风和院实景
祥和气韵一脉相承。2005年,安吉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
有凤来仪,安且吉兮。
天人合一,方能绵世传承,天下归和。
安吉的祥和地脉再次吸引蓝城的到来,这一次蓝城来到城市中心区,云鸿西路与浒溪河相交,以“和合”精神的当代化演绎,创造理想生活的全新可能:春风和院。
在谈及“蓝城的理想是什么”这个命题时,创始人宋卫平先生说,惟有生活最珍贵,蓝城要成为“美好生活”的组织者、推动者、引领者。
“仁慈普爱、真善至美”的蓝城价值观,正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实践,倡导天下一家,客户即家人,是园区真正的主人,通过“众筹、共建、自治、分享”,创造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
安吉春风和院实景
风乎舞雩,咏而归。从绿城到蓝城,从杭州到安吉,一路美好和鸣。蓝城春风和院通过营造江南味十足的坊巷邻里,构建足可收藏春风的中式合院,将和乐理想生活向城市展现。
蓝城春风和院也将以围合式大庭院规划方式,在几无遮蔽的场地上营造极目视野的经典高层住宅,惠风和畅,景致丰美。
这是蓝城中式合院第一次来到安吉城区,这是城市更新对安吉祥和地脉的一次呼应,也将是新一代睦邻和合社区的范本。
安吉春风和院实景
原文链接:蓝城春风和院官方网站
聚合链接:本埠通
hot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