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读馆2|为什么古人都喜欢住合院?

第一事业部 小柯 2021-08-08 16:02

乡读馆.jpg


公元一世纪,地球人口约为1.7亿,到1900年,这个数字变为16亿,目前地球总人口为76亿。


地球人口密度的暴增,终于使人类走上了远离理想居住方式的不归之途。


古人为什么喜欢合院.jpg

中国式居住的灵魂


有人说,中式的复兴是人心的回归。有人说,中式的崛起是国力的上升。其实,中式建筑延续千年,自有它经久不息的现实价值。


“宅园一体”的居住体系,是我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优势,从中诞生了“人心向善、礼教文明、安定和谐”的文化基因。


北京四合院鸟瞰.jpg

北京四合院鸟瞰(引自网络)


北京古代民居名为“四合院”,意思是“四面围合的庭院”。其实中国传统住宅有很多都是围起来的院落形式,统称为“合院式住宅”, 北京四合院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住宅遗址平面.jpg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住宅遗址平面

(引自《中国建筑史》)


中国的合院住宅有很早的历史渊源。陕西岐山凤雏村有一片西周时期留下的住宅遗址,分为前后两个院子,四面都有房子围合。现代学者根据先秦的文献推断,这所合院住宅的大门前有影壁,前一个院子的正房是前堂,主要用于举行宴会以及礼仪活动;后一个院子的正房是后室,用作主人的日常起居,东西两侧的房子分别给家中其他成员居住。整个住宅的形式已经很清楚地把内外区分开,并且显示出家庭内部的等级秩序。

东汉画像砖中的合院住宅.jpg

东汉画像砖中的合院住宅

(引自《中国古代建筑史》)


汉代的画像砖揭示当时合院住宅内的生活图景。


有一块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描绘的一户人家拥有多个院子,四周全部用房子或者廊子来围合,大门偏西,正堂很宽敞,前面的庭院中有两只鹤在翩翩起舞,东侧的院子里还建了一座高高的望楼,整组建筑形式十分丰富。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合院住宅.jpg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合院住宅

(引自《敦煌壁画建筑研究》)


魏晋南北朝以后,合院住宅继续发展,并已经成为中国主流的住宅形式。隋唐五代时期,合院住宅的形式更加丰富,敦煌壁画中有很多图案表现深宅大院中的绚丽生活。例如莫高窟第85窟晚唐壁画绘有一宅,其主院分为前后两进,前院窄长而后院宽广,各设一门,外侧以一圈庑房围合;后院正中建有一座两层三间楼阁,主人端坐于底层,接受院中仆人行礼。主院一侧有一个马厩,里面饲养若干马匹。



北宋王希孟绘《千里江山图》中合院住宅.jpg

北宋王希孟绘《千里江山图》中合院住宅

(傅熹年先生摹)


宋代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巨幅画卷中都绘有城市和乡村中的合院住宅形象,其中的前堂和后室之间常常用一道廊子串连起来,形成一个“工”字形的平面。这种形式也被元代的合院住宅所继承。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jpg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


浙江兰溪诸葛村寿春堂.jpg

浙江兰溪诸葛村寿春堂


云南一颗印天井.jpg

云南一颗印天井(引自网络)


明清以来,中国传统的合院住宅趋于高度成熟,并且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特色鲜明的地域风格。除了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之外,东北、山西、宁夏等北方地区都有大同小异的四合院出现,南方的合院住宅形式更为丰富,包括江浙地区的“四水归堂”、徽州地区的马头墙民居、广东地区的“广厦连屋”、云南地区的“一颗印”等等,蔚为大观。


土地依赖的中西同源


古罗马时期庞贝城内的维提之家.jpg

古罗马时期庞贝城内的维提之家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就会发现不但中国古代住宅以合院的形式为主,外国古代也有很多住宅同样采用院落的形式。


西班牙格林纳达阿尔汉布拉宫狮子院.jpg

西班牙格林纳达阿尔汉布拉宫狮子院(引自网络)


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斯巴达宫府邸.jpg

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斯巴达宫府邸


古代西亚地区早在五六千年之前就善于利用厚厚的土坯墙围成独立的宅院。古罗马人的住宅不但围合成院落,而且还进一步在院子中开辟水池和喷泉,再加上绿化,构成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居环境。古代伊斯兰住宅同样在庭院的四周用柱廊围合,院子里常常挖出十字形的水渠,以象征《古兰经》中的“天园”。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兴建了大量的府邸,几乎都采用合院形式,把二至四层的大楼与内部隐秘的庭院结合在一起。


历史的惯性与回响


湖南岳阳张谷英镇民宅.jpg

湖南岳阳张谷英镇民宅


为什么中外都把合院作为住宅的主要形式呢?前辈学者侯幼彬先生在《中国建筑美学》一书中曾经做过细致的分析,认为合院住宅中的庭院四周闭合而露天,可以营造出内部良好的小气候,减少不良外在气候的影响。夏天可以有效地遮阴、纳凉,冬天又可以很好地采光、保暖、抵御风沙。露天通透的庭院既是入风口,也是出风口,通过自然的风压得到流畅的通风,保证健康清新的空气质量。此外,庭院还有利于排水和收集雨水,更可以引入各种植物,形成湿润而充满绿意的小环境,最适合人类居住生活。

合院住宅建筑与空地比例关系分析图.jpg

合院住宅建筑与空地比例关系分析图


还有学者专门分析过合院式布局与独立式布局的差异。我们把一块方形的用地划分成100(10×10)格,来探讨一下划分建筑和空地的几种可能性。A模式是建筑分布于庭院四周的合院式布局,B模式和C模式都是建筑位于庭院正中的独立式布局。按照B模式来布置,建筑面积占36%,可以在周边得到64%的空地面积,建筑面积偏小;按照C模式来布置,建筑面积占64%,空地面积占36%,但都是围绕周边的窄长条,不好使用。而如果采用A模式,可以得到64%的建筑面积和36%的空地面积,更重要的是空地集中于中央位置,不但比空地面积同样占36%的C模式要好用得多,也比空地面积达64%的B模式要优越。因此从空间的角度完全可以证明合院式住宅的用地效率是最高的,既可以得到充足的建筑面积,又可以同时获取宽敞的庭院,一举两得。


相比而言,中国人对合院式住宅显然更偏爱一些,其形制也更为成熟。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社会行为规范,而合院住宅所具有的防卫严密、内向稳定、秩序井然的特点正与这套规范高度吻合,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得到强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合院住宅系统。


北京四合院内景.jpg

北京四合院内景


合院住宅最大的局限是每户都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偏低,在现代人口急剧膨胀的城市中显得太过奢侈,无法成为主流,只有极少数豪宅才能拥有的自家庭院。不过在很多人口密度较低的郊区和乡村依然有机会兴建,延续人类的居住理想,而包括北京四合院在内的古代合院住宅遗产,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范本。


为了缩减土地占用又延承这股历史基因,人文艺术地产大师宋卫平通过绿城、蓝城两个平台发布了0.3-0.5亩占地的宅园系统——现代版微缩型中式合院,是对历史中式宅院的淬炼与进阶。宋卫平有言:房产品构筑物是文明的产品,文明的场所,文明的容器,又是文明的主要表象和表现。从居住功能性,到东方审美,至心灵上的诗意回归,也是当代国人对于合院居住方式的寄望——国人心中文化自信的复兴。



全球小镇内参.jpg



1万个人来1次,不如1个人来1万次


220万投资,4.5亿收入


四个角度看穿MOKUMOKU


足立美术馆的农村艺术化行动


玛利亚小镇是怎样丢掉国际电影节的?


治愈系说明书


“山寨”救了原版


1张照片换来80万人




次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
以上服务由本埠城乡提供
本埠城乡客户服务

联系本埠

wechat

本埠小乡微信二维码

(请添加“本埠小乡”微信)

本埠城乡订阅号

关注本埠

本埠城乡公众号

本埠城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埠城乡微信小程序

本埠城乡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小镇通公众号

小镇通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埠城乡头条号

本埠城乡头条号二维码

热门话题

hot topic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