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主持香墅论坛,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浙商传承之道高峰对话

新浪 新浪直播室 2008-10-25 12:58


杨澜主持对话
杨澜主持对话


浙商家族的传承与理想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浙商传承之道高峰对话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浙商传承之道高峰对话


10月25日9:30,浙商家族的传承与理想“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浙商传承之道高峰对话”在杭州西子宾馆(汪庄)举行,资深传媒人士、阳光媒体集团主席杨澜女士邀请知名浙商吴良定、周晓光、中国杰出财经作家吴晓波、中欧商学院教授李秀娟共议浙商如何面对改革开放30年后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生态。


主办单位:浙江卫视、钱江晚报、浙商杂志社

承办单位:香墅书香会、阳光媒体集团

协办单位:新浪乐居、蓝狮子读书会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浙商传承之道高峰对话

浙商家族的传承与理想“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浙商传承之道高峰对话”在杭州西子宾馆(汪庄)举行,资深传媒人士、阳光媒体集团主席杨澜女士邀请知名浙商吴良定、周晓光、中国杰出财经作家吴晓波、中欧商学院教授李秀娟共议浙商如何面对改革开放30年后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生态。


主持人:下面有请朱总编上台发言。

朱仁华: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我们主办单位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今天我们这个高峰论坛能够成功举办得益于两位女士,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杨澜女士,据我所知,在浙商当中都认为杨澜是中国最美丽的女人。当然,不光是我们浙 商,我们还有女浙商,我们浙商太太更是崇拜杨澜。杨澜跟我们浙商也是很有渊源,前两年采访过我们很多的浙商,我想她对我们浙商品牌的树立也是很有感情的,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杨澜女士来主持这个论坛。

另外一个女士得益于周晓光女士,它不光浙商当中,也是中国商界的女性精英代表,她经营的企业非常好,也非常成功,而且她为人也非常好。

让我们再次表示对两位女士的感谢!下面有请杨澜女士主持今天的高峰论坛。

杨澜:谢谢朱仁华总编,浙商杂志不仅在浙江很有影响,在经济界和传媒界都是很有影响的杂志,这次接受他们的邀请主持今天的论坛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我自己也是特别有兴趣的,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讨论的话题是我们在三十年前不会想到的就是家族企业的传承和发展问题。这让我 想到在十几年前我到美国留学,周末的时候就会到一些大的家族或者是家庭比较殷实的家庭参观他们在郊区的房子,在那边跟他们共度周末。通常家里的主人会非常 骄傲的告诉我这个房子是我的曾祖父建立起来的,后面的马厩是我父亲时候建立起来的,花园是我曾祖母在这里种花的地方,我当时觉得这种感觉给我很新鲜、很陌 生。因为在90年代初的时候,在中国大陆绝大多数的地方,我们还都作为年轻人,还住在父母单位分配的单元房里面、筒子楼里面,可能在浙江还有在座的很多朋 友当时还住在农村的房子里面。那个时候所谓家族传承,一个房子传承下去,一个家族的故事传承下去,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新鲜的一个话题。但是今天,这个话题 到了谈论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中国经济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发生了变化、中国人的观念发生的变化。

中国的创业者可以说是非常的艰辛的,这个不用我来多加叙述,所有的浙商当你白手起家的时候,当你一点点从一个薄利的小商品开始制造、销售、经营当中遇 到各种各样的风波、包括大的经济潮流的起伏和种种困难的时候,顽强、坚韧、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永不退缩、不愿回头的精神一路向前走到今天,大家的感慨比我多 得多。同时创业者也是非常幸福的,你从很卑微的起点开始,有着远大的理想,有一天能够把一笔财富、一个公司、一个品牌能够传承给下一代的时候,这种幸福感 又往往是后代人很难体会的。我想这是一个充满艰辛也是充满幸福感、满足感同时也被问题困扰的创业者。

举一个数字可以来说明这个问题,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当中70%以上都是家族式企业的形式来存在的,这些企业今后的发展相当程度上,实际上是和家族企业 传承有着紧密的关系。基于家族产业的生命周期的理论,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将是中国民间财富从第一代转向第二代的一个高峰期,差不多有80%的浙商家族已经 开始面临或马上就要面临这样传承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请到了财经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资深专家同时也请到了我们浙商中有代表的第一代的创业者和第二代的继承者 来共同面对这样的话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首先介绍一下要请出的四位主讲嘉宾,第一位演讲的是吴晓波先生,浙商的朋友对他都非常的熟悉,他一直非常关注浙商的发展,可能在浙商成长的初期他就 已经开始了这种关注,他写的《温州悬念》还有《大败局》都是非常脍炙人口的名篇了。今天他给我们讲一讲第一代人和第二代人作为创业者和继承者他们所处的时 代环境的变化以及对他们的理念以及在管理企业当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质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掌声有请吴晓波先生!

吴晓波:谢谢杨澜。很高兴能够来参加这样一个论坛,其实关于家族传承这个名词,非常的陌生,我想 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对这个名词都非常的陌生。今天我们所在的地方叫汪庄,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它在清末是一个姓汪的大才子的。杭州很大的大宅子,都是原来属 于个人,但今天都失去了传承。我们这个国家的近代化的进程是从1840年开始,1840年到1978年,这个国家的稳定从来没有超过二十年。1840年开 始第一次鸦片战争,1851年就开始爆发太平天国,一直打到1860年,到1884年爆发中法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1931年九一八事 件,1937年开始八年抗日战争,1949年中国建国,1950年朝鲜跟美国人打仗一直到1953年,1956年开始搞人民公社,1959年到1961年 三年自然灾害,然后是文化大革命。各位想,一百多年来,能够让财富完整的积累时间没有一个时间点超过二十年。

所以在这一百多年里,我是没有办法谈家族继承的。我们从1978年以后搞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终于有一个机会一代人用三十年的和平时间完成财富的积累,那么到了2008年,他们的孩子可以继承他们的产业往前走,这是很让人感到幸运的事情。

讲到传承就会谈到传什么?承什么的问题。在过去三十年里面,浙商的群体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里面是最优秀的群体,甚至在十五年前是没有浙商的概念,这个 概念是最近十五年靠我们在座那么多的企业家共同努力才出现的名词。到今天,第一代企业家很多人都已经到了交棒的时候,前两天的万向跟我说,他到明年是创业 四十年,在浙江有很多企业已经创办了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时间点。对后面的这拨企业家,我们是很陌生,今天来参加这个会之前,我在想,其实第一代和第二代之 间,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很多的起点都会不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第二代来讲,他的责任或他的压力会更加的巨大。

另外,中国的商业环境也不一样了,到现在,中国的商业环境已经从转型社会向日渐市场化、法制化的社会转型,很多以前一夜报复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所以整 个环境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第三,我想老一辈企业家和后一辈企业家的价值观也不一样,可能老一辈人讲的一句话叫“发展是硬道理”,只要能够赚钱,只要能够 让企业赚到钱,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对新一代人来讲,在2008年我们要做到另一个,叫和谐发展,我们更要注重我们团队的关系,注重企业和社区的关系, 注重老板和劳资的关系,注重公司和国家和社区的关系。所以,在新一代考虑的问题就会更加的多。

另外来讲,可能责任也不一样。老一辈的企业家主要的目的是要活下来,是要生存下来,他赚钱是为了摆脱贫困。对新一辈人来讲,贫困已经不是问题了,他们 所承担的责任是更加的庞大。老一辈的人是带着两三个人一起创业,年轻人一来的时候可能就交给你几百人、上千人甚至上万人,你对这个公司或者这个国家的责任 也就更大。

我想无论从起点、从环境、从价值观到责任来看,所有的命题到今天我们都非常的陌生,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来评估这样的一次传承。中国有句话叫传统,这个 社会到现象为止是一个价值观在不断败坏的社会,所以很大的社会责任需要被中国的中产阶级以及中国的资产阶级来共同承担。因为陌生,所以我们今天大家坐在这 里,我们来了解他们、来研究他们,我在想,所谓传承,有很多概念,我们要传承财富、我们要传承品牌、我们要传承公司、我们要传承思想,当然也包括我们要传 承很多像汪庄、留庄这样的大宅子给我们的后代。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澜:谢谢吴晓波先生的演讲。像他说的,我们在新鲜的话题面前还显得有一点手足无措,还不太知道最后的结局会怎么 样,但是这是一个让人幸福的开始,因为就像他说的,经过百余年的沧桑变幻和动荡,中国终于可以坐下来讨论这个问题就是社会的进步和这代人的幸福。在这个时 候,当我们对未来还有点看不清楚方向的时候,不妨把眼光看得更远一点,看看我们的邻居们在其他的地方都是怎么做的。所以接下来的来宾在管理学方面、在家族 传承方面,她是当之无愧的专家,李秀娟教授获得管理教育的硕士学位,她目前是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担任管理系的主任,她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和家族传承方面 具有特别的研究,在这之前,她也曾经担任长江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和副院长。她今天要跟我们谈一谈通过她的研究,看到国外大家族企业传承有哪些比较好的模式值 得大家借鉴。

李秀娟:谢谢杨澜,大家早上好,我是新加坡人,非常高兴来到浙江,跟家族企业的渊源是很远的,我也是来自一个家族 企业。我在新加坡长大,在东南亚的情况我想大家也很清楚,在东南亚有很多的华商,东南亚的华商很多就是家族企业,有些也做得很大,东南亚很多的华人是早期 从福建、广东移民过去的,所以从那个时候白手起家,我祖父大概是那个时候过去的,白手起家,奋斗了三四十年也就碰到了传承的问题。当然到今天,也走了一段 路,我在这方面开始是对这个东南亚的华商研究一下,当时研究的是华人管理的模式,当然很大的程度是家族企业面对的问题,我大概在三年多前来到了中国大陆, 开始发现大家对这个课题有兴趣。事实上,世界五百强里面一大半都是家族企业出身的,我觉得下一步能够在世界上的舞台发扬光大的肯定有一批是中国家族企业出 身的,但是我们还在爬的阶段,要学走、飞,可能还有一些距离。

今天我来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我分三个重点来讲,第一个重点是家族企业有什么不一样。家庭跟企业是社会里面两大非常重要的组织, 家庭在社会里面有很重要的功能,企业又是一个大的组织,它有它的一套游戏规则,你把这两种组织加在一起的时候,它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东西,它就更加复杂了。 以家庭来讲,它的组织特性是什么?家庭是没选择的,你就生在这个家庭,还有就是它的关系是包容性的,这是家庭;但是企业就不是这样,企业是有目的的,它是 更功利性一点,它里面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交易性的,有条件的,它不像家庭是无条件的。所以,这两种组织的本质是很不一样的。也就是表示它潜在的价值观跟它 的趋势,就是价值的这种取向是很不一样的,当这两种在一起的时候,肯定有利有弊。

对于一个企业刚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你没太多的条件,那你需要的就是这种奉献、这种付出、这种去拼搏,在这种情况底下,家族企业的模式对于初创的企业是 非常有动力的,一个是因为它内部的沟通成本很低,它的心理契约成本也很低,所以在这样的情况底下,所以它就形成了非常大的力量往前走。所以,它是会形成一 种很特殊的模式。我想说,很多的小企业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靠着这种凝聚力,靠着这种拼搏,靠着这种心理很强的契约就走出了一方天地。但是企业是会往前走的, 走到一个阶段以后肯定会碰到传承的问题。

在传承的问题上面,我做过一些研究,有几种情况,我们讲传承的时候是在第一代到第二代,看这个问题的时候肯定要两点,一个是传承的人,一个是继承的 人,有的是传承的人不愿意传,有的是继承的人不愿意继,两个人成长的背景很不一样,价值取向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代沟、价值观的矛盾。我曾经做过研究,就 是家庭关系对企业的影响是什么,家庭关系里面分两个部分,一个叫做家庭凝聚力,一个叫家庭适应力。凝聚力是指家庭成员的关系,研究出来的结果,家族成员的 关系对第二代有没有意愿,有没有这种态度要去继承这个家族的企业是没有关系的,就是我很爱我的爸爸妈妈,家庭凝聚力很强,但是他不一定希望去继承这个企 业,就是他的选择,可能他会选择什么东西会比较影响第二代对接班的态度叫做家庭适应力。家庭适应力指的是这个家庭在面对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个家 庭适应力有几个度,最高的度就是它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就是它有它的一套家规,非常的严,所以这个父亲可能非常家长式的,说一不二。到另外一个端,就是很散 漫的,就是没形成一种权益和核心,可能今天是叔叔,明天是爸爸,后天是妈妈的,就比较乱,一种是权利非常集中,一种是非常的散,但是中间有一些属于规范 的,有一定灵活度的。

研究做出来,属于这种家庭适应力的,就是中间的这种规范,对于第二代更有吸引力,因为他能够参与到决策的过程里面,他能够在这里面有他的一些想法、有 他的一些贡献。研究结果我就不仔细地说了,它对家族企业的含义就是第一代很想把企业交给第二代,第二代要不要接,很大的成分要看他在这里面他自己觉得自己 的空间有多少,就是他在决策的过程里面,他有没有话语权,他在管理的模式上有没有灵活的空间,还是什么大小事情还是爸爸要做决定的话,他就觉得我即使很爱 他,但是我在这里没有发挥,所以就不在于家庭的凝聚力,而在于家庭的适应性。

在东南亚的统计里面,在第一代传到第二代只有40%左右是传给儿子的,有百分之二十多可能因为没有很好的继承而关闭了,然后有17%是传给员工,也就 是员工里面可能有一些原来跟你打拼起来的元老,也很有经验,也就传给他,然后有13%大概是传给外人。所以,真正传给孩子、传给第二代的就40%左右。这 中间,可能各式各样的原因,很多在东南亚的家族企业碰到这个问题,就是第二代不愿意接的情况是多过第一代不愿意传,但是第一代尽管愿意传,但是传得非常的 不放心,很多的事情都是他都要插手。这里面就看到了传承人和继承人之间的差异,一、他们的价值取向是差异的;二、因为这个企业的成长跟第一代有很多千丝万 缕的关系,因为很多的东西是靠第一代的关系,他的经验、他的社会网络、他的种种去建立起来的,那个部分不容易传。所以在这中间里面就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就 经验主义跟理性的管理的模式,可能就变成有很多的矛盾点。

很多的情况就变成传承是需要过程的,要筛选接班人,你大概没有十来年是做不到的,你如何去选,如何的去育、如何的去扶、如何去授,这个过程里面还是要有一些比较系统的、有机制的办法去做。

尽管说爸爸和儿子或者女儿之间,第一代、第二代之间有矛盾,我觉得这个矛盾还是比较化解,还是比较直接的血缘关系,也是在同一个屋檐下面长大的。家族 之间的挑战不是第一到第二,而是第二到第三,研究发现家族企业能够传到第二代的是40%,能够传到第三代的只有15%,也就是说第二到第三代的时候问题是 矛盾的。因为当第二到第三的时候,这个家族已经有很多的家庭,你不是一个家庭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你是家庭之间表兄弟姐妹的关系,你不是在一个屋檐里 面长大的。在这里面,通常讲就是情理法的平衡。当一个企业走到第二代的时候,你可以从三个“走”来看,第一个走是家庭走,开始是爸爸,后来是儿子、姐妹, 再后来是表兄弟、姐妹,随着时间越来越多的人会进来;另外一个叫“企业走”,它是从一个小规模到中规模到大规模,可能挂牌上市,成为一个公众公司;另外一 个叫做“股权走”,家庭走就是情,企业发展就是理,股权走就是利,这三个走之间,你如何找到平衡。事实上你把一个走画成三个圈,你就会有交接的地方,如果 你是家庭成员,你又拥有股权,但是你不介入管理,那你就是家庭成员的股东;你可能是家庭成员,但是你没有股份,你在里面做管理的工作,那你是属于管理的交 差点;你可能是一个小股东,但是你不是家庭成员,但是你在企业里面担任股东工作,那么你就是两个圈的交差点。这个圈有七个区,七个区有七组人,比如妈妈、 创业者的老婆,她可能不做管理者的工作,但是她可能有股份。在中心的核心区,三个圈都交叉的,你就是有股权,又是在里面做管理人的,又是家庭成员,这个区 的人越多,矛盾也就越多。一些能够从第二代往第三代走的基本是让第七区的人越少越好,你就放在第四,就是可以股权、家庭成员,这是一个,要不然就是职业经 理人。

我举几个例子,美国福特大家都知道,福特已经是第五代了,我们说子女都成龙成凤多风光啊,你负责销售,你负责财务等什么,开始的时候不会有问题,走下 去的时候,如果个个都是非常有才干,这才是问题。一个有才干那还好,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当你的孩子个个都是能人,他又在这里面的时候,事实上对这个家族 企业挑战是更大的。比如说在美国的福特,他是传了五代,他基本上也是传,但是福特的情况是家庭比较单薄,他要么就传一个,要么就两个之间,都是七八个兄弟 姐妹跟你争,他到中间有一段的时候,他也传给职业经理人,但职业经理人做一段的时候,到第五代的时候又传回给他的小儿子。就是当我有比较能干的职业经理人 的时候,我让他们去管,但是他们在股权上面有控制,他就能够度过,就是因为它的第七区的人是少的。

在欧洲有一个保时捷,它第一代到第二代还好,但是第二代到第三代的时候,一个表姐、一个表弟,两个人的孩子都很能干,一个能干是在设计方面,一个能干 是在财务管理方面,结果变成在选接班人的时候,就变成很大的一个家庭的矛盾,最后的抉择是全部退。全部退以后,他找职业经理人来做,也做得很好,那么他的 表弟就去当了其他公司的CEO,也做得很好,自己的能力也有,但是如果大家都在这里面挤的话,你反而是两败俱伤。

我要讲的就是家族企业要有进场机制,但是也要有退场机制,这个退场机制可能第二代的时候不想,但是第二代传第三代的时候要想退场机制是什么。在东南 亚、马来西亚都是很多的非常成功的家族企业,我曾经在一个家族企业,他们是七兄弟,七兄弟非常的艰苦,可能跟在座的大家有相似的情况,就是从卑微的情况慢 慢做起来,七兄弟里面有好几个到美国、日本留学,后来大哥想着要传承,这个传承用了十年。七兄弟因为前面老大的教育水平不高,后面几个人的教育水平比较 高,观念上还是有差距的,一个的做法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如果是说外国很多的做法就是成立一个叫家庭委员会,家庭委员会能够每年做一个研讨会,它尽管不是在 谈企业的问题,但是它也谈家庭的,它谈部分企业的问题,但是它很大部分谈我们第二代怎么培养、我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就是有这样的一个沟通机制,而这个家 庭委员会里面,可能是有家庭里面一个比较德高望重,但是不在企业里面担纲重要角色的人来做一个协调、润滑的作用,另外一个做法就是请一些外面的大家都很熟 悉、都很能接受的,比如像吴晓波在这方面有这种能力,但是也跟这些人挺熟,大家都很信任,他就在这中间扮演润滑剂的作用,我曾经就做这七兄弟的润滑剂,把 它的这种摩擦的地方产生一种润滑剂的作用,在这个过程里面化解掉它不会积累起来的矛盾。

这是第一到第二代的传承,然后是第二到第三代的传承,我觉得在传承的时候,你首先考虑的是企业所处的阶段,当你的核心竞争力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你的产 品、你的技术、你很多的东西都不是说很有特色的时候,在这时候信任很重要,传给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你的信任度会比较高,风险也会比较低。当你做得很好的时 候,在传承的时候,你可以考虑职业经理人进来帮你经营。我觉得,一、你要考虑企业在什么阶段;二、你在什么行业里面;三、你要考虑第二代的努力跟他的意愿 是怎么样的,如何的去挑、如何的去栽培,如果真的想要栽培的话,是有一些方法的,有些学校是专门栽培第二代接班人的,这是在国外。

长远去想的话,因为走到三十年来想这个问题,我跟杨澜说,我想的是另外三十年马上就到了,而在国外碰到的是第二个三十年的问题,就是到第三代的问题。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讲到这里,我在新加坡接触了一个案例,它是传到第五代的时候,93年的时候,一个家族企业是第三代、第四代之间,叔叔跟侄子、外甥之 间闹上公堂,他们的做法是家庭变成控股公司,控股公司本身也有它的问题,结果法庭宣布瓦解,整个家族企业就瓦解掉了。这些就是英国留学、美国留学的这些人 回来,能人太多造成的。所以,孩子如果好的话,让他出去为社会造益也不错,不一定要呆在自己的企业。谢谢!

杨澜:李教授其实对家族企业的研究很深、很广,我们只不过听到冰山一角,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她的这本书叫《富过三代》,怎么样富过三代,真的是一门学问,大家来好好研究一下。

其实,我觉得在中国大陆针对刚才李教授说到的第七区,那三个交差点的第七区,我们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对于其他地方,因为我们这边实行独生子女政 策,所以能够情理利都能够交叉在中间这个区,稍微突破一点独生子女政策的话,也不会超过两三个人的,所以,相对矛盾可能会少一些。但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如 果说我们在历史上找到一些借鉴的话,大概皇帝传承的算是家族企业了,皇帝有举国之力、文武百官出力献策,从小有陪太子读书的人,康熙历经几十年才选定了接 班人,可见选接班人也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

我采访过一些登山的人,他们常常跟我说,登上一座山山顶举起了火炬,觉得太了不起了,但是所有的登山人告诉你,下山比上山难得多。要说一个人是成功的 登山家,一定要等到下山以后再说。我想对于企业家也是一样,创业是很艰难的,要让企业达到一个事业的顶峰是非常艰难的,但是作为企业家,作为家族的创业 者,这个时候你的事业还远远没有结束,如果有一天你能够安全的退休,把一个企业非常放心的交给自己的第二代或者职业经理人,然后看到他继续有发展的好的兆 头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才能说他是成功的企业家,所以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路更加艰难。

接下来为我们进行演讲的是吴良定先生,他是一位非常知名的浙商,在富润百富榜里面一直名列浙商的前几位,是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浙商,他当年白手起家, 做的是在纺织上运用的器材,他就是从这样的技术工人起家,一步一步经营自己的企业,他所要面临的问题是他跟自己的妻子一共有五个子女,这五个子女就分设了 并列的集团企业,其中也有上市的股份公司,这三家企业之间也相互持股,但同时又有比较独立的产权和团队,他是怎么样能够平衡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我觉得 也是需要智慧的。

下面我们有请吴良定先生跟我们分享一下。

吴良定:大家上午好!三家集团公司一共有25个子公司,每年的销售是120亿,股权结构真的是花了很多事情。 1992年,我就已经考虑这个问题了,人总是要老的,有时候很优秀的人没考虑到自己要老、自己最有那么一天要衰退的,他以为自己永远就这么年轻、永远就那 么伟大,我不是,我知道自己是个非常平常的人,靠的是改革开放的时机与自己的努力,还有我对我的哥们有非常深刻的个人情谊,所以我知道,取得这个成功不是 我一个人的努力。所以,我想快快的脱离这个风险区。继承人的问题,我的考虑是很复杂的问题,我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要传承给谁,先要考虑孩子有没有这个 能力、有没有这个水平。所以要找对人,我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是品德的问题,品德标准简单话就是同你一起打天下的哥们是不是坚信你这个儿子上来能保护我的利 益、能代表我的利益,如果你的儿子能够保护他们的利益、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推举他。第二个问题就是水平问题,像这种人要眼睛看,这个小子行,比他老子 还行,那这样就可以让他上。

下面说一下继承的概念,我不是让孩子继承财富,我自己干事业的时候也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出人头地,而是为了出口气。因为我的父亲是1948年高中 毕业的,品学兼优的,在学校里面被发展成国民党员,我父亲也没做什么坏事,20几岁就解放了,后来发现他是国民党员,就把他遣送回家,他遣送回家是他的 事,我们好好念书考上大学可以念吧,我们也不行,国民党员的儿子也不能念,所以心里有口气。就是说,我们也能做事,也能为社会做事,体现价值,我这一辈子 自己是完全体现价值而过的。

我认为做人一辈子要体现价值,所以我教育子女也是这样教育,他们继承的不是财富,而是责任,是社会责任,这个企业我们非常辛苦的创造出来了,你们这代 人能不能把它弘扬,这是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财富这个东西,你吃了、喝了,这个东西是你的,留着的都是财富。我们家里五个小孩都知道,所以非常认真的做企 业,我说下辈子我再也不做企业了,太辛苦了。

有聪明的企业家、有笨的企业家、有沽名钓誉的企业家,现在进入考验企业的难题了,我经历过很多次,这次可能是最大的一次,大家不能太乐观,要过冬了。 我1992年设计了一个项目,叫我的大儿子去负责,我说“你是我的儿子,你的叔叔伯伯们都喜欢你,都喜欢你的品德,能力让人家信任你了,你可以做”,所以 到现在集团公司是他做起来的,他守不住的时候会叫我,然后我就去帮他,如果他做错了某件事,我就骂他一顿,一般工作上面做错,我不大会骂,失掉诚信的事我 狠狠的骂他,我说你能够把客户的利益放在头上,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头上,能够把员工的利益放在头上,你笨点也能赢。中国不是西方国家,我听到资本家这个词 感到非常刺耳,非常不舒服,我说我们少拿钱没关系,我们评价一个企业家是不是优秀的,主要是看他是不是推进了科学进步,我们的科技跟西方国家相比达到什么 水平,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第二是你有没有生产力,一个工厂的工人一年创造多少财富,生产力高了,我们国家就富裕了,生产力低,那这个国家永远都是平 庸的;第三、员工跟着你尽心尽力的奋斗,你每年给他多少钱,你的员工是不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你如果自顾自生活富裕,你这个企业总有一天会垮的。你要考虑员 工的利益同你的利益相差多远,这三点你考虑好了,而且把客户的利益、投资人的利益都放在头上的话,你会打遍天下没对手。
我对子女的教育大概就是这样,我对子女说话很少,儿子就这样做上来了。1993年,我的太太也跟我说,她说她要搞企业,我想不通了,我说“你搞什么企 业?”后来我想通了,因为我大儿子不是她生的,有挑战性,我这个太太自己又生了儿子,所以她想我也要干,因为我爱她,爱她就让她干,不爱她,就不让她干。 所以我又定了个项目,我说你要做的话,也要靠自己做,我太太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她非常大方,也非常闪亮,她对我前妻生的小孩非常好,我说奖你一块匾“天下 第一后妈”,她的确做的很好,所以,有良心的女人也会做大事情,你没良心,你也做不大事情,你也不用去做,所以她也做大了,我们三个集团公司,她做的公司 最大。我的项目她一做,更了不得,所以我说你筹集社会资源的能力、综合资源的能力还有冲锋陷阵的能力都在我之上。到现在为止,2001年以前我管一个集团 公司,我太太一个集团公司,我儿子一个集团公司,这么三个集团公司,之后他们做得很好,然后我就金盆洗手,退下来。我退下来以前,跟我一起创业的人,一个 晚上全部给他们解决归田,先把他们退掉,我知道,他们在我才不要,矛盾很多,我给他们退,我也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友谊,更关键的是保护他的利益。一个 人能保护多少人的利益?尽管你口出莲华,翻来覆去的说,真正的还是你能代替多少人的利益。那天我是每人一栋别墅,每人一辆奔驰车,每人三百万到五百万,说 完了,宣布某某某明天早上交接工作、退休,他们都是50多岁,这步棋走的比较好,这些老前辈也都非常关心后面企业是否经营得好。大概到现在为止,我们企业 非常非常的统一、非常非常健康,没出问题,刚才李教授讲了第三代,我现在一个女儿在替我,我也是不能让女儿接替的人,我说女人接替的话,你就嫁不出去了, 我的女儿到32岁还是没人要,不是说难看,她就是高不攀、低不就,真的是很难嫁,有水平的年轻人觉得你们家里能力太高,在当地是家里第一富豪,其实我们家 里没钱的,他就认为不想来低这个头;水平低的,就抱着目的来的,样子长得很好,思想很低下,就想讨我的女儿,我的女儿一看就知道他是冲着老爸的权利来的, 这不可能。儿子嘛,是可以找到最漂亮的老婆。

我的第二个儿子书念得太多了,他是十年前武汉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他的专业是飞机设计,叫他到美国留学,他不肯去,后来继承我的企业。这里我给大家的建 议,真正继承企业的话,千万不能博士生以上,如果你的孩子是博士生以上,他留学回来,会很文雅、很认真的把你的企业垮掉。现在我的第二个儿子跟老婆在杭州 开了个IT公司,我给他五百万创业,只有一百万是他的,其他四百万是他兄弟姐妹的,我两个儿子在杭州,老四在接替我老婆,老五今年刚考上大学。

我给大家提个建议,你们的子女行,就让他继承,你们的子女不行,不要让他继承,卖掉。我就发言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澜:谢谢吴良定先生的发言。感谢你的真诚,你谈的都是肺腑之言,他们会觉得很有借鉴作用,我感到你很有境界,企 业做到一定程度以后确实是有责任,对社会、对产业都有责任,不会理解到这点,在传承的时候都会有所欠缺。另外一点我觉得您跟古人学得不错,杯酒释兵权就是 这么回事,这是很有智慧,这是真正在为子女着想,老爸爸用心良苦可见一般。

对于一位演讲的是周晓光女士,这位女企业家也是先结婚,然后再创业的,所以她没有嫁不出去的问题,而且她有个很好的劳工,我也很高兴,我也是先结婚再 创业的,要不然都会有嫁不出去的问题。周晓光女士同样也是一位很有气魄,也是心胸非常宽广的女企业家,也非常乐善好施,乐意帮助人,所以做浙商,特别是女 企业家当中很有威望,她真的是从卖绣花针开始积累自己的财富,做到今天,浙江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不仅成为中国食品界的大姐大,同时也发展了房地产等多种 产业,都做得非常的成功。她的孩子虽然不多,但是家里兄弟姐妹很多,我到她家里做客的时候,感觉实在是久违了大家庭的气氛,28个家庭成员住在同一房檐 下。家庭因为成员比较多,都在同一个公司做事,她这方面花的时间应该也不会太少,让我们掌声有请周晓光女士和我们分享一下她的经验。


周晓光:大家上午好!今天来讲,我们浙商家族的传承的理想,这个话题我觉得非常好,我记得去年、前年我也去参与过类似这样的论坛,就是家族传承的论坛,其实我们每位浙商、每个家庭、每时每刻都在有意无意的、不知不觉的触及这个问题,只是大家很少的公开拿来讨论而已。

我是17岁从浙江诸暨大山里面走出来,那个时候是为了解决生存、为了解决温饱从南走到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到了今天,我跟我先生创办了我们这个企 业,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实有很多的感受。我就谈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是我是奥地利施华洛施奇全球最大的客户之一,他们的案例对我的启发和影响还是比较 大的,我前年跟我们的家族成员还有公司高管18个人去奥地利学习、交流。在这个过程当中,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它是第五代的企业,他们当时是跟保时捷的老板同 时创业,当时都还没有企业基础,一百多年以前,因为大发明了一堆设备,因为人造水晶是全世界最好的国家,但是他为了生产水晶的工艺饰品,他把设备研发出来 了,他是推着独轮车去的奥地利,当时只有两百多个人在那个镇里面,发展到现在有将近十万人,这五代人是怎么传承下来的,他们经历了那么多的战争、经历了那 么多的危机、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是他们一代一代越做越好,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我们去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第四代到第五代传承的过程,因为我们是很多年的合作伙伴,当时的时候,首先邀请我们的是第四代的老板,这个过程就是在已经扶第 五代上岗了,他送一程就要花三年的时间,然后是第五代老板和我们做了很多的互动和交流,其实第五代并不是他的儿子,第五代是女性,他们在选接班人的时候并 不是说一定要我的血统,如果没有血统的,他也要找自己有亲情关系的,不光他们是第五代,他们的员工也是第五代。施华洛施奇第一代创业的时候,就把家训、家 规、企业的愿景全部都定好,后面一代一代的人只是把它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度的做一些调整而已,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一直跟他们互动,他们是怎么去 化解这些矛盾,很多很复杂的东西他们也经历过,他们也面临过,但是他们有一个机制非常好,就是瑞士一个非常知名、非常有影响力,在政治上,在这种企业管理 上非常有影响的独立董事团队,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去平衡,比如交班的过程,还有抉择的过程,不同的一代人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去做不同专长的东西,在这个 过程当中,我们也去学习。

还有就是施华洛施奇先生第一代的时候,自己有四个儿子,因为当时创业的时候是两兄弟跟两姐妹,就是两姐妹跟两兄弟结婚的,在这个地方落脚的时候,他们 的下一辈下来的时候,四个儿子全部都在学他们的技术和先进管理,一个是研究水晶这块,一个是做水晶工艺品这块怎么去创造设备和工具,一个是专门做工艺流程 的一些开发和管理,他们分工都很明确。现在施华洛施奇在全球最知名的一个是弯软件,就是现在造汽车的,造很多机械项目的砂轮,都是施华洛施奇发明和生产 的,还有一个就是水晶。在这个过程当中,在他们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能够延伸到五代人也是跟他们的核心技术有关系的。

我们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家族也开会,怎么去向他们学习,这是第一个案例。再一个案例就是没有案例,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个家庭,我是 28个人的家庭,我下面5个妹妹、一个弟弟,第三代是9个孩子,我们现在能够给他们培养的东西,我说我们企业的文化也好、我们的家庭文化也好,我们既是传 统的、又是开放的,同样的,既是家族的,当然又是社会的,我们现在就是为这个定位才做规划,然后也在为实现这么一个目标创造很多的条件、氛围、环境等等, 我们已经在做一些规划。到目前为止,我们有五个孩子在国外读书,我的大儿子今年硕士毕业,我们九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在同一个房子里面,因为我是很多年以 前就跟我的先生讲,我说我们一定要盖一栋能够让我们这么一个大家庭全部住得下的房子,而且这个房子是要传承下去的,因为房子非常重要,如果说我们没有这样 的一个生活空间,我想我们这个家庭也是聚不到一起的,这个硬件也是很需要的,所以我觉得房子首先是很重要的。第二是家庭的家规,家庭的文化,我妈妈对我的 影响很大,我妈妈60多岁,6个女婿跟他们一起生活,我们家非常的和谐,也非常的团结,我的妹妹、妹夫大部分不在公司,我是施华洛施奇包括其他很多公司的 中国区代理,他们都在分管另外的业务,我先生现在也是在义乌做房地产,目前也是义乌房地产最大的企业,我们是在分管饰品。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创造跟营造给下一代的首先是我们身体力行的去做好榜样,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很多的责任、很多的爱心、很多的奉献、很多的包容在这 个家庭氛围里面,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责任的这种重要性,还有就是这种包容、宽容的从小的文化,我觉得非常非常重要。

到目前为止,我们家里的下一代有几个是要出来了,虽然还没有参加工作,但是基础非常好,特别是刚才吴总讲的品德,我们家庭的教育第一是注重品德的教 育,从小的教育,在品德上我们花了很多的心思。所以我觉得,家庭企业不管它未来的发展是不是你的孩子传承和接班,但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企业还很年轻,虽 然说我创业三十年了,但是我们要带给下一代的东西是我们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并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我们的孩子也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去考 虑,不是说我要强压给他们,让他们来承担这份责任,或者说接班,我们从来没有这个要求,但是我们这些孩子却很自然的要跳出来,而且他们自己从小就在考虑分 工,哪个人要去学设计、哪个人要去学财务、哪个人要去学律师的,他们自己从小在搞,我们大人只是平常给他们一些引导而已,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把家庭的这种氛 围,对未来事业的一些愿景和规划要跟他们有一个清晰的描述。

我现在在做的事情主要是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些条件而已,还没有产生接班的问题。当然我们的企业,我们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已经是9年的时间,我从 1999年的时候就引进了台湾的职业经理人,而且我们公司里面有好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在我们公司做管理,也有几十个人在我们公司里面。我们公司的文化也是 开放的,当然也有传统的一些东西,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很多传统的文化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我们不用去感觉到因为我是家族企业,我是丢脸, 我觉得我有这么个家庭而感到特别的自豪。

我也相信我们的家族和新光这个企业,有我们这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创业精神,我们有和谐的家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因为我们跟义乌的企业界也好,跟我们周边的社区也好,我们都建立了很好的互动关系,加上我们下一代的知识和视野,我相信我们公司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谢谢!

杨澜:谢谢周晓光女士,她的发言同样精彩,也借鉴了很多国外大的家族企业传承的经验,非常有感而发,而且我觉得在 她身上有一种现代的企业精神和中国传统道德的结合。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企业家在重新建立和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份财富,或者是一个产业,也在重新创造着一种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重新创造着一种社会的文化和伦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修身齐家平天下,我觉得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回答,甚至为后人树立很好的榜样。

接下来我们利用半个小时时间做个话题的讨论,坐在前排的很多都是浙江知名的企业家,他们对企业包括家族传承的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观点各不相同。首先我想请教的是凌兰芳,他是丝绸之路控股集团的董事长,他的观点是根本就不需要让子女来继承自己的产业。
凌兰芳:可能产生误解,我并不是说不让子女继承。我觉得传承一个企业,它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能够传承就传承,不能够传承就像刚刚吴先生说的,卖了,这也 是跟我的观点是一模一样的,我跟他的出身理念、他的理念以及我们人文的一些精神,我觉得我跟他是很接近的,我对财富一点感觉也没有。

我们传承什么?谁来传承?怎样传承?我想今天高峰对话的题目已经回答了,传承的是理想、传承的是事业。既然不是企业,也不是财富,财富和企业都不能传 承,这两样东西其实都是社会的,我们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所以,我个人认为,传承的问题我们第一个要回答的就是我们父辈、长辈、兄辈,他们创业的 精神、他们创业不停的追求的理想和梦想是我们应该传承的。

第二个是谁来传承?所有的企业面好的员工和骨干,都是我们的传承对象。我也想过我的儿子,我的儿子现在在美国念书,我的儿子今年23岁,属牛的,我也 想过,我非常热爱我的丝绸之路的事业,当然希望我自己所爱的儿子来集成我的父业,那是最理想不过的,而且我的儿子很多地方很像我,有责任心、忠、孝,那是 跟我小时候带他来参与我们企业的经营,路上遇到车祸,我去抢救伤员,我儿子也来帮我,这样子,我儿子的忠跟孝是没有问题。他在西北大学念书的,我跟他说这 个学校出了冯仑、出了王积善这样的人物,这个学校很好,他说愿意去这个学校,然后他暑假回来的时候,我叫他一起参加劳动。今年他说我想了解一下除了你以 外,其他的浙商在干什么,然后他就到浙商杂志里面参与财富,今年天那么热,我说你就劳动吧,一定要到第一线去,我说你从小要对劳动、对创业敬畏,这样子, 孩子从小就是忠孝,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每缝大事情,中美关系、中韩关系、朝鲜爆炸、原子弹,他总要问我怎么看。

我跟他聊过传承的事情,我说你要来,我就安排你,但就到车间里先到干一两年,先搞技术革新、先搞个项目,如果你不愿意来,你自己看着办,反正我们是通 过优秀的人,这个优秀的人可能是儿子,也可能是职业经理人。刘备曾经跟诸葛亮说过,如果我的阿斗实在不行,你到时候自己看着办,取而代之也可以。我们也是 这样。

我们讲,一定要传承,但由谁来传承,不确定,要由优秀的下一代来传承,行就行,不行就卖了。现在我们传承的企业当中,最传承的不是财富、不是企业,而 是一种做人的理念。我认为,为了理想、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的事业,关键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传承的是这个东西,这样做了,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好的发 展下去。

另外我们认为,浙商当中现在都到了二代要接班的时间,我认为,当前企业是处在畏难之间。传承什么东西?一般小企业谈不上传承,你已经有事业、已经很有 名的,那叫传承,没有品牌的,也没必要谈论传承。有个故事,小孩为什么放羊?我要挣钱。你为什么要挣钱?我要娶妻。取妻干什么?生孩子。生孩子干嘛?放 羊。这就不是传承。我们现在的企业不管传承什么,先把自己的企业做到基业常青。谢谢大家!

杨澜:您讲得非常好,的确我们今天谈论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我想整个社会到了这个时候回头再来看 自己的文化和价值管,发现恰恰是这些无形的东西才是可以保持基业常青最牢靠的基础。我想问问古今集团的李美赞女士,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您的家庭是做古建 筑的,我觉得这是一份手艺,这份手艺传到您这儿是第几代?

李美赞:第六代。

杨澜:你有没有觉得这是家庭强加给您的责任?明朝有皇帝喜欢做木匠,你让他做木匠多留两件黄花梨也挺好,非让人做皇帝,您能不能从子女的角度谈一谈,当祖上非要把一份责任强加给您的时候,你有没有觉得很压抑?

李美赞:我没有这个感觉,这可能跟我父亲从小的教育有关系,三岁的时候就让我读论语道德,可能我觉得从小的熏陶很重要。我小的时候,父亲已经把全家人的头像用汉白玉做起来,就觉得很好玩,上小学的时候,暑假、寒假就去工地,应该说我从小就热爱这份手艺,热爱这个事业。

杨澜:您在接手古今集团之后,您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区别于上一代人的事情。

李美赞:上一代人一直在做实业,没有把产业链做长,我想我做的一个是文化,第二是能够把产业链做到像现在这样,就 是规划投资和设计管理,在国内我的产业可能是最强、最完整的。第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古文化、古建筑,但是我一定要跳出建筑做建筑,用资本的层面做支撑。 实际上有几个层次,一个是实业家,是一楼,到二楼的时候,你是在做资本,三楼可能是做投机家,就是做PE,比如我有创投、有投资管理还有可以做IPO的事 情。所以我的概念是父辈比较实在,相对来说有点保守,他们一直希望你做实业,实业是金字塔的底基,它一定要是坚实可靠的。我们一定是在不同的层面,眼光再 去充实它,所以不断的把房子往上建。

杨澜:马雪峰先生是深行集团的,您也是第二代,请您谈谈在传承问题上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马雪峰:我觉得父亲传给我的责任比较重,压力比较大,我是家里的独子,企业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进公司也有些年头了,也是父亲培养我,自己也是从最底层开始一步一步做上来,做到今天,我还是觉得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父亲的期望对我来讲,也不是有很大的期望,他觉得我应该尽最大责任把企业做好,我们这个企业也是一个老企业,有四十年历史,我父亲一生创造了这个企业,所以对我来讲,责任和压力都比较大。如果四十年的企业在我手里败下去的话,对我父亲是没法交代的。

杨澜:我们一说家族的传承是从第一代的眼光看第二代,其实站在第二代的角度来看,你做了这么大的事情传到我的手上,我不能怎么怎么样,但是经济是有潮起潮落的,某个产业也是有它的生命周期的。谢谢。

下面有请李建华先生谈一谈,他既是万事利集团的经理人,同时也是家族成员,不过他是女婿。

李建华:我是第二代,实际上我自己也创办了很多企业。我进万事利的时候,我们也碰到了很多管理理念、思想的冲突, 冲突的过程中间,我把自己定位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因为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和企业发展问题,在这个矛盾中间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我觉得 一定要把企业利益放得最大化,然后才能化解家庭的利益,在这个境界中,企业就有很多的变化。

我们万事利有34年的历史,前面的30年是做事情的,我接手三年以后,我做了20亿的销售,我想未来十年我们要做到100亿的销售。我们过去老一代的 企业家更注重的是产品,我们现在更注重的是文化,后面我们要做的是网络和全球化的概念。在这种理念和文化冲突的过程中间,如何处理好老的、新的和未来的人 员的关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去解决的。

我首先非常尊重老的创业者的精神和他们过去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因为有了他们的作用才有我们的今天。即使我们碰到矛盾和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理解他,然后我们再去疏导他,然后提高他,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我在接手三年中间,我们分解了18个企业,我把过去董事长交给我的18个企业送给老的员工,不符合我们企业发展的企业,我们把它过滤掉。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我们更主要的是符合新的发展战略的人员。我觉得企业的传承问题首先也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企业的发展战 略,我觉得它既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我们也要去研究它。我觉得很多企业家在管理企业战略的时候,产品战略、销售战略很重视,但是在研究、传承战略的时 候,并不是这么重视的,只是请一些专家研究、请一些学者讨论。

杨澜:您讲的非常好。下面请教杭州国发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徐润发先生,听听您在浙商传承上最想说什么。

徐润发:我觉得家族的传承的理想与理念对于我们基层来讲相当重要,我自己也是父辈,我看到下一代人的想法当中跟我们这代人不一样。 为什么?因为一个企业的建立从开始到最后,它整个过程一直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企业是民族的企业,不是个人的企业,怎么样继承我们的民族产业是国家的口号, 但是勉强两个字又是说不通的。我很赞成吴良定先生讲的,他这种心态讲的也是一种文化,不要把传承强加于自己,然后再强加于下一代。所以说,围绕着这种思 想,作为浙商来讲,怎么样打造民族企业的品牌让大家去学习它,这样一来,从多方面就可以分开两条路来考虑。

杨澜:刚才周晓光女士也谈到一点,其实一个物理的空间对于传承是很有意义的,就像我看到美国人很骄傲的说“这是我曾祖父盖的房子”,那份传承就在里面,那个物理的空间反复看到祖先的精神的存在,也感到了传承的责任。

我接下来请富越房产公司的总经理倪晓东先生,他也是今天论坛非常重要的赞助单位,香墅项目的执行人,请他从房地产角度跟我们谈一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物理环境来加强所谓传承理念的延续。

倪晓东:我听了很多嘉宾的演讲,很有体会,我们家族的理想跟家族企业还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家族企业不一定是企业传 承,但是家族的理想、家族的精神是可以传承。我认为,浙江的讲的祖屋是一个凝聚家庭精神的地方,祖屋是家族精神跟文化传承很重要的载体,国内外有很多祖屋 也是见证了家族的精神文化的传承,还有家族的兴旺,像杭州的郭庄、留庄、大宅门等等,也是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还有像法国普罗旺斯的纳斯托罗城堡,到现在将 近一个半世纪过去了,那个家族的成员还是在里面居住生活,还保留着他家族很多的优良传统,我觉得这个祖屋对我们家族精神、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

我作为学建筑的,又是从事房地产事业的人,我把能够打造一个当代的、可以传承的祖屋始终作为自己的理想。我对国内外的祖屋也进行了考查学习,逐步在脑 子当中也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我觉得一个可以传承的当代祖屋,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三点:第一点,它应该是第一居所,就是家庭成员可以作为日常居住生 活的地方,像一些作为休闲度假的房子不可能作为祖屋;第二点,祖屋应该是贴近地缘的房子,通俗一点讲的是低层的房子,高楼大厦我觉得不可能作为祖屋传承; 第三点,它应该是历久弥新的建筑。我们本着打造可以传承祖屋的信念,很幸运的在杭州主城区获得了一块可以造低密度住宅的风水宝地,也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香 墅,现在政府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市区里面99%以上的土地都用来建造高层,所以可以用来建造低层的房子少之又少。我们拿到这块地,据我调查,这及您之 内,杭州可能没有这种低密度的住宅了,我们拿到也是如获至宝,非常珍惜,也去国内外考查学习,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团队参加,在各方面进行了推敲,最后确定以 法式风格,参照了法国著名的凡尔赛宫等建筑元素,地面材料也选用了欧洲著名建筑采用的莱姆石,在规划布局上,结合了中国的建筑风水学原理,使每户都能做到 正南正北,使每个房间、卫生间都能做到自然采光通风。之所以这样去打造,也是想去实现自己能够打造可以传承、可以世袭的祖屋的理想,我想我们一定会做到, 使它能够成为可以传承、可以世袭的祖屋。

谢谢大家!

杨澜:最后有请李教授发言,今天听了这么多浙商发自肺腑的经验或者理念,您有什么样的感想为我们今天的讨论来做一个总结。

李秀娟:我觉得不是在传承财富,是传承一种责任,一种价值,还有就是家族的精神,家族精神如果传承下去的话,不仅对这个家,甚至于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能够创造一些价值贡献的话,我觉得这是听的比较清楚的。到底是传给谁?我觉得大家的思路还是挺清楚的。

我有句话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一个人有怎么样的胸怀就有怎么样的成就,一个企业有怎么样的胸怀就有怎么样的成就。家对于我们来讲都很重要,但是我觉 得家还是小我的概念,事实上家的这种精神才是大我的概念。我们要突破家的概念,而把这种东西变成大的概念,我希望三五十年后甚至一百年后,我们中国真的是 有一些原来家族企业做出来,但是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出光芒的,我觉得这是指日可待的,这需要一点胸襟,需要一点眼光。今天我们讲三十年走到今天,我们还 在解决现在的问题,我希望大家不妨开始思考三十年后我们会碰到怎么样的问题,我们今天开始要做一个铺垫,因为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复杂的。

家族企业历史还很短,我觉得接下来希望世界500强企业里会有中国家族企业出身的成为伟大的企业,这个精神是传承的,但是它创造的价值不仅是这个小圈。

杨澜:谢谢李教授。我们今天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也是一个非常热烈的论坛,其实本来还要留有时间给观众来提问的,但 是我们的时间已经到了,非常的抱歉。我们今天的论坛与其说要得出一个规律,我觉得是远远没有到这一步,只是我们开始谈到这样的话题。就像李建华先生说的, 过去企业、企业家在考虑管理、营销方面花的功夫多一点,但是对于人力资源、对于公司的传承考虑得相对比较少一点,应该可以说,也许从今天的论坛开始,大家 可以真的、认真的来探讨这个问题。

就像世界上很多大的家族企业一样,它的传承没有十年、二十年是不可能真正完成的,所以要在自己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把这个问题考虑得越早、越成熟,接班人 会选得越准。有人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在离开世界的前两天告诉你说,你有大笔财富现在你要传给谁,所以,应该在你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心力最好的时候来考 虑这个问题,这是对企业、对社会负责任的事情。

各位企业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我想他们的观点都会成为有效的借鉴。过去中国人可以传祖屋,后来屋子拆掉了,一切都非常新了,那我们开始收藏古 董。我们通常会希望在一个过去遗留着我们祖先的精神、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才华的物件上能够感受到当今我们的一种存在,人是需要知道我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 的,这是人类的一个宿命,我想对于在全国的商业圈中非常有影响力、非常有地位的浙商群体今天来考虑传承的问题、传统的问题,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包括 中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仅是对您的子女有意义。

所以,我要再次感谢今天论坛的主办方浙江卫视、钱江晚报和浙商杂志社能够想到这样的一个非常及时的和非常好的选题,也感谢所有的嘉宾、学者、专家还有 我们的企业家们,能够把他们的所学、所想、所经历的一些故事来与我们非常坦诚的分享,我想这是一个讨论的开始而远非讨论的结束。

祝所有的朋友们,今天能过得愉快,再见!


次阅读
以上服务由本埠城乡提供
本埠城乡客户服务

联系本埠

wechat

本埠小乡微信二维码

(请添加“本埠小乡”微信)

本埠城乡订阅号

关注本埠

本埠城乡公众号

本埠城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埠城乡微信小程序

本埠城乡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小镇通公众号

小镇通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埠城乡头条号

本埠城乡头条号二维码

热门话题

hot topic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