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坡地村镇政策与点状供地操作方法

今日浙江 李风 2020-08-02 19:59

由中共浙江省委主管主办的《今日浙江》杂志2018年第20期以“'坡地村镇'的浙江探索”为题,报道了浙江近年来探索开展的生态“坡地村镇”建设取得的成效。生态“坡地村镇”建设是立足浙江资源禀赋进行的一项有益探索,旨在统筹保护耕地、保护生态、保障发展,为发展生态经济、促进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样本。在农民日报社组织的2017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典型评选中,浙江生态“坡地村镇”建设入选2017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今日浙江》文章全文如下:
浙江生态“坡地村镇”建设

导 读

浙江试点166个“坡地村镇”建设用地项目,节省建设用地指标2万亩,探索出保护耕地、发展生态经济的有效途径。
浙江生态“坡地村镇”建设
一栋栋依山就势的木屋、民宿隐逸在山丘绿荫中,一座座高低错落的“杭派民居”镶嵌在低丘缓坡上……从2015年以来,浙江实施“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建成了一批“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生态型村镇和旅游度假村,节省建设用地指标2万亩,探索出保护耕地、发展生态经济的有效途径。

点状供地

今年1月,位于建德“三江两岸”绿道边的生态度假酒店——春江开元芳草地乡村度假酒店开业。
这是浙江首批“坡地村镇”试点项目,采用“点状布局、垂直开发、差别供地”的理念,尽可能保留山林原生植被,将房子建在林中,建设用地按建筑落地面积进行等量开发,对未纳入建设用地开发的部分作为生态保留用地,尽量避免对建筑周边原始生态林地的占用。
开元集团负责人说,“芳草地”项目总面积215亩,实际建设用地只有约56亩,大大节约了用地指标。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耕地资源匮乏,但山地特别是低丘缓坡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资源395万亩,其中可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有210万亩,是重要的土地开发利用后备资源。
浙江生态“坡地村镇”建设
为盘活这些资源,从2015年起,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在“零占耕地、少占农用地,充分利用山坡地”前提下,实行“依山就势、点状布局、垂直开发”。
试点不但破解了众多旅游业项目用地保障的瓶颈,还为山区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条件。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分析说,试点的166个“坡地村镇”建设用地项目,所需9487亩土地均不涉及耕地,累计节约建设用地指标20655亩,预期项目亩均投资将达到900多万元,有效保护了耕地、节约用地。
通过试点,浙江引导社会工商资本加大对山区投资,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给老百姓拓宽了增收渠道。原来无人问津的山林地,通过土地征收、土地流转,农民获取了长期收益,借助项目开发带动当地生态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高效用地

浙江166个试点项目分布全省38个县(市、区),其中旅游业、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类项目过百个,总投资约911亿元。推进“坡地村镇”建设、提升用地效率中,各地创造了一些有效的做法经验。
湖州市吴兴区共有8个项目入围省试点库,目前7个项目10个区块全部完成供地,开工建设,其中3个区块已竣工试营业。吴兴区坚持三个原则,即杜绝“大开大建、削峰填谷”式开发、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水源保护地、维持原有生态系统性和平衡性;划定三条边线。
浙江生态“坡地村镇”建设
德清县在“坡地村镇”建设中,提出“挖、避、抠、调、租、限、禁”七字工作法。“挖”,即存量挖潜;“避”,即避开耕地;“抠”,即点状布局;“调”,即调整规划;“租”,即生态用地租赁;“限”,即限制道路宽度和停车场面积;“禁”,即禁止大开大挖。通过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减少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德清不少“洋家乐”就是通过挖掘存量建设用地而来。
“坡地村镇”是发展平台,目的是推动经济发展。为此,浦江县将产业布局融入“坡地村镇”建设,抓好项目遴选、择优招商。目前,浦江8个“坡地村镇”项目涉及文化、旅游、民宿、养老、田园综合体、物联网信息等多种业态,比如,由蓝城集团竞得的仙华街道后郎“坡地村镇”项目,打造融合文化底蕴、田园风光的原生态最美诗画小镇;河北华泰公司竞得的檀溪镇九母岛“坡地村镇”项目,则结合罗家源打造4A旅游度假区。
安吉县建立“坡地村镇”建设的长效机制,出台《“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项目只征不转生态保留用地使用管理办法》。试点项目范围内,只征不转生态保留用地经依法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后,由县政府划转给县文旅集团进行管理,并明确权属管理、租赁管理和租后监管的具体细则和要求。同时,建立点面结合、差别供地机制,实行单宗地块供地、多宗组合供地等多种供地方式。针对试点项目分割转让,规定除住宅类试点项目外,其他类型的试点项目均不得分割转让,从而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减少投机行为,保障项目品质。

严守底线

目前,浙江试点工作进入面上推广阶段。各地严守“保耕地、护生态、促发展”三条底线,推进全省生态“坡地村镇”建设,让项目建起来、百姓富起来、生态美起来。
●保耕地。开发项目通过点状布局、垂直开发的利用方式,做到“避占耕地、少占林地(园地)”,从源头上保护耕地,实施生态建设。建设项目要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实现“房在林中、园在山中”。不能单纯追求规模效益而滥占坡地搞开发建设;项目建筑布局必须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间距适宜;对周边未纳入建设用地开发的土地,要作为生态保留用地保护起来。
护生态。开发项目不得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地灾隐患点或高易发区、土地流失重点预防区或治理区、山洪沟道、一级保护林地等禁止建设区域。同时,要做到“一避、二防、三复”,实现安全开发。避,就是项目选址避开容易诱发生态、环境、地质等安全问题的地域;防,就是禁止大开大挖、大清表施工,对项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地灾防治等措施的,要与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复,就是对因项目施工造成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的,必须及时修复治理。
促发展。开发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发展生态经济的要求,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宜在低丘缓坡地上开发建设。选择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休闲旅游及养身休闲度假等新业态相融合的项目,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为严格管理生态“坡地村镇”建设项目准入,今年9月,浙江还发布了16条生态“坡地村镇”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即不符合产业政策(禁止供地)的;不符合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或不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的;不符合“依山就势、点状布局、错落有致、垂直开发”建设规划设计要求的;不符合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或地质灾害防治等工程建设设计要求的;涉及建设占用耕地或平原(坡度在5度及以下)林(园)地的;涉及工业类项目或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含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范围)的;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涉及地质灾害隐患点或高易发区的;涉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或重点治理区;涉及山洪沟道的;涉及Ⅰ级保护林地的;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的;涉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或探矿权无法协调解决的;涉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无法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其他禁止的情形。
“对涉及负面清单内容的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立项、核准选址、报批用地,确保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低丘缓坡资源。”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题:“坡地村镇”的浙江探索
原载:《今日浙江》2018-12-04 18:35

点状供地



点状供地的政策依据


浙江省点状供地政策

莫干溪谷与点状供地

四川省点状供地政策

土地入股与农村土地流转

广州宅基地拆旧建新

乡村振兴研究

中国小镇

全球小镇内参

次阅读
以上服务由本埠城乡提供
本埠城乡客户服务

联系本埠

wechat

本埠小乡微信二维码

(请添加“本埠小乡”微信)

本埠城乡订阅号

关注本埠

本埠城乡公众号

本埠城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埠城乡微信小程序

本埠城乡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小镇通公众号

小镇通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埠城乡头条号

本埠城乡头条号二维码

热门话题

hot topics

返回顶部